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經營中心頻道>藝術>焦點>

“紋”示青銅,“銘”記千年

“紋”示青銅,“銘”記千年

分享

上個月,深圳博物館迎來年度大展“周邦肇作——陜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華展”。

內腹部有長段銘文的四十二年逨鼎(局部)。

上個月,深圳博物館迎來年度大展“周邦肇作——陜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華展”,該展由深圳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館主辦,扶風縣博物館、岐山縣博物館、渭濱區博物館協辦,幾大博物館聯手,共展出各類青銅文物182件/組,重量級展品眾多,有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77件,其中一級文物40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展帶銘文的銅器有87件,器物造型奇特、紋飾華麗、工藝復雜、銘文豐富,代表了西周青銅文明的最高成就,讓深圳市民大開眼界。那么,青銅器上的精美紋飾和神秘的銘文究竟代表什么呢?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貼近文物、放大局部,一起來看明白通透。

紋飾可以用來斷代

近些年,我們從很多探險小說中總能看到青銅器的身影,在這些虛構文學作品中,青銅器總是扮演著能夠通靈的神秘角色。這大概是由于商周青銅器紋飾與王權、神權的結合尤為突出所致。商周之后的1000多年里,青銅器都以其神秘、獨特、璀璨的藝術特征著稱,從而進一步營造出一種濃厚的神秘氛圍。

青銅器上的紋飾,最早從夏代晚期開始出現。早期人類社會,人們對于大型動物十分懼怕,于是在青銅器上刻畫出饕餮、夔龍等猛獸的動物紋飾,期盼得到神力的庇護,驅妖除魔。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在與動物的爭斗中逐漸取得了主動地位,將龍、鳳視為吉祥神物,于是饕餮、夔龍紋逐漸減少。到了商末周初及至西周中期,青銅器紋飾中鳳鳥紋大量出現,從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有人稱之為鳳紋時代。此次展出的戶卣上就能清晰地看到鳳鳥紋。

商代的青銅器以動物紋為主,到了西周,由于對于奴隸制社會“天命”的論斷開始動搖,青銅器的社會功能也從祭祀用的禮器逐漸轉變成實用器具,人們的審美發生了變化,由此迎來了青銅器紋飾的變革,神秘的鳥獸紋飾逐漸減少,代之以簡潔抽象的幾何紋飾。常見的有波曲紋、蕉葉紋、竊曲紋,可以視為獸紋的變體。比如重環紋就是一種形似龍鱗的紋飾,西周晚期的代表性青銅器毛公鼎上就只有一圈重環紋。而此次在深圳展出的四十二年逨鼎上我們可以看到波曲紋。

紋飾不僅對當時有價值,對后世也有著重大意義。由于不同的朝代所偏好的紋飾不同,因此紋飾也成為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進行青銅器斷代的重要依據之一。

[責任編輯:倪銘君]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色花午夜福利网站 | 日本亚洲成本人片 | 香蕉国产成版视频在线 | 欧美A理论片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