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眾在欣賞展覽。
由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關山月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在路上·2017:中國青年藝術家(媒體藝術)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評家論壇”11月11日在關山月美術館拉開帷幕。本屆提名展和論壇將媒體藝術作為研究和展示的對象,30余件/組新媒體作品為觀眾呈現未來藝術圖景。
持續關注青年當代藝術
“在路上·中國青年藝術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評家論壇”是關山月美術館自2013年開始推出的當代藝術項目。目前,“在路上”已持續舉辦五屆,前四屆分別以油畫、水墨、版畫、雕塑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展覽、論壇和出版等方式,全面立體地梳理和研究青年藝術。根據“在路上”項目的六年計劃,今年的展覽以新媒體為研究對象,探討當下新媒體藝術發展的多種可能。明年將舉行綜合文獻展,集中呈現并討論這五年活動中反映出來的學術問題。
“在路上”是一項持續性的當代藝術項目,將目標藝術家群體定位在“70后”和“80后”這兩個已在藝術創作盛期但在史學上尚未得到深入梳理的藝術創作群體。主辦方認為,“70后、80后”的史學意義在于他們的整體生態形成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另一個重要轉折,“在路上”的學術訴求正是建立在對其進行動態觀察和文獻整理的目的之上。
新媒體呈現未來藝術圖景
“在路上:中國青年藝術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評家論壇”注重實驗性,“在路上:2017”提名展和論壇將媒體藝術作為研究和展示的對象,在對國內以“70后”、“80后”為主要創作力量在新媒體藝術領域相關的當代藝術現場進行梳理和分析后,最終從16位專家提名的110余位藝術家中挑選了32位在這一領域有著實驗性以及有著持續的思考,并且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面貌和審美品格的優秀青年藝術家參展,展出的30余件/組作品也代表體現了“70后”、“80后”的知識結構、審美理念、學術指向。
展覽共分為感官世界、機械倫理、景觀社會、萬物生長和全景未來五個板塊。在本次展覽中,藝術家們討論的問題大多是關于未來的,本次展覽充滿了炫人眼目的新科技,為觀眾勾勒出一幅未來藝術圖景。
探討藝術與科技及未來
在舉辦展覽的同時,主辦方還邀請了13位青年批評家、提名專家和參展藝術家舉辦以“藝術與科技及未來”為主題的中國青年批評家論壇。本次論壇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提名專家與青年藝術家面對面,青年藝術家結合自己的創作歷程,對新媒體藝術的當代走向作出學術判斷;其二是青年批評家的主題演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路上”注重文獻性,重視文獻的收集和整理,在各提名專家和學術機構的支持下,力求做到客觀全面。除遴選一定數量的藝術家參加提名展外,還將編輯出版包括所有被提名藝術家文獻在內的文獻集,以期為這一階段的史學研究提供更多感性的文獻和可資探討的話題,也通過相應的收藏工作為當代藝術史的研究保留一份可再現的持續的文本。(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文 韓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