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頭古城。
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深圳)本周五將在南頭古城開啟為期3個月展期的序幕。作為千年的“深港歷史文化之根”,南山區對南頭古城的利用和保護借由“深港城市雙城雙年展”邁出第一步,為南頭古城保護與利用工作提供了局部“樣板區”和“效果圖”。
站在歷史源頭關注南頭古城
本屆雙年展是為城中村現場量身定做的一屆雙年展,以“城市共生”為主題,來自25個國家的200多位參展人將透過融合建筑、藝術和設計的作品,探討和反思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發展模式,并嘗試描繪未來城市的愿景。超過200場豐富多樣的學術、大眾活動將貫穿展期,以論壇、表演、工作坊等方式給觀眾帶來多樣的精彩觀展體驗。
“站在歷史源頭,通過建筑與藝術想象未來。”之所以選擇南頭古城作為本屆雙年展的主展場,主辦方介紹,2005年,首屆雙年展就特別組織了城中村單元,之后歷屆對城中村都有研究,而南頭古城是典型的城中村,除充滿歷史、文化、經濟、社會多重意味的公共區域外,南頭古城內的建筑包含從清末到民國、上世紀60年代、90年代到現今的各種建筑形制,激活這個區域,更能引發公眾討論和社會議題。
還有,南頭古城是深港歷史文化之根,南頭古城自晉代以來轄區就包括今之香港、澳門、東莞、珠海。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香港被從新安縣割去。2017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在南頭古城舉辦深港雙城雙年展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
為期三個月的雙年展,體現南頭古城傳統與現代和諧共生,用新的產業置換結構、更新業態,打開古城保護與利用的“冰山一角”,詮釋城中村的共生藝術與共生之美,轉變古城原住民思想觀念,使整體保護與利用工作得到支持和認同。今年綜合整治期間,就有一棟7層村民樓與策展設計師合作,現已改造為名為“鯉魚”的意式風情民宿,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近日,作為雙年展活動項目之一的南頭古城“7日煥新”計劃改造成功亮相,參與改造的6家古城老字號店鋪在設計師的介入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水果鋪、裁縫鋪、黃酒鋪等都在細節處加入設計,強化各店的視覺符號。設計師擬讓古城以它應有的形態存在,將通過一點一滴的小變化,把古城打造成集合創意設計、特色商業等多種元素的設計小鎮。
“7日煥新”計劃是南頭古城更新改造的開始。在古城歷史建筑的修繕保護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莞會館全面得以維修、信國公文氏祠、南頭育嬰堂實施安全隱患消除工程,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春景街6號住宅由雙年展組委會統租并修繕,新安煙館和新安縣衙兩處仿古建筑也進行維修,古城的歷史建筑得到進一步保護。
古城未來定位設計小鎮
主辦方介紹,本屆雙年展關注城中村的特殊空間類型,以日常生活熟悉的主題為切入點,對城中村進行深入探索和反思,不是把城中村視作需要改造的對象,而是把城中村作為探求新的城市成長模式的出發點,因此展覽將植入城中村并與城中村有機更新同步。這與南頭古城的保護與利用的主要思路一致。
南山區文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深圳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古城內安全隱患日益凸顯,文物保護壓力大。長期以來,由于規劃方案、資金保障、紫線受限等問題,古城整體保護與利用工作舉步維艱。近兩年來,南山區委區政府以對城市和人民負責的精神,主動擔當起歷史責任,直面問題,爭取資源,積極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根據2016年南山區專題召開的南頭古城保護利用方案匯報會,確定以“就地保護、活化利用”為原則,整合設計之都的設計創意資源,以創意設計產業振興南頭古城,同時以設計小鎮為依托,把設計聯合會做實做大做強,使南頭古城成為深圳乃至全國優秀設計師的家園。今后,通過活化改造植入新產業,注入造血功能,讓歷史文化古跡得到保護,文化得到發掘和復興,城市得到發展,讓南頭古城煥發新面貌。(記者 馬琳潔 曾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