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策展人大師班。
▲大師班講師鮑昆現場授課。
▲大師班講師張國田在授課。
深圳市攝影攝像技術研究會舉辦的攝影策展工作坊(深圳)近日在坂田舉行,推出深圳首個策展人大師班課程。活動邀請了多位知名攝影家、策展人,對專業策展從哪里開始以及如何成為具有綜合能力的職業策展人等課題進行了探討。
策展人要像導演一樣
加拿大華人攝影師鐘維興曾為自己作品的展覽方式感到遺憾。他說,那種拉根鐵絲把相片往上一掛的原始方法展出,難以和觀眾對話,“這是我所不能接受的。”那么,攝影展覽是不是就是把攝影作品掛起來?北京798映藝術中心/映畫廊藝術總監、《像素》雜志主編、知名策展人那日松告訴記者,攝影展覽策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攝影市場能否健康規范的運行。所以,攝影策展人除了要具備攝影、設計、美術等基本的藝術修養外,還要對色彩的節奏和空間構成有一定的理解,積累豐富的社會資源和實踐經驗。
那日松以媒體人、策展人、畫廊主等多重身份,結合國內外大量展覽案例,指出策展的客體并不局限于作品和空間,策展更是對多方資源的整合與調度。“攝影展已經進入了多媒體多媒介時代,傳統的那種簡單把照片裝裱一下就掛在墻上的方式已經過時。”近些年來,中國攝影業蓬勃發展,“策展人”也多了起來,但那日松表示,急功近利去策劃一個展覽,等于自毀信譽。“策展人不是職業經理人,他必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說,策展人要像導演一樣,選演員、選場景、確定拍攝方式,把自己的風格和氣質融入到展覽當中。
要把展覽像藝術作品對待
知名攝影家、視覺文化評論家、策展人鮑昆接受記者采訪表示,策展人在西方大約已經有200年歷史,是從實踐中走出來的新職業,在中國,應是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相關學科。“策展人在中國更像是土生土長出來的,一些高校把現有的課程資源重新配置組合,再增加圖書設計課程,就整合成藝術管理學科。這種辦法存在局限性,需要進一步完善。”
“嚴格來說,中國策展人隊伍很龐大,但是欠缺專業。早期的策展人因為缺乏專業度,以及急功近利的心態被市場淘汰。”在鮑昆看來,這類策展人也很難在策展市場中勝出,策展人要真正將展覽本身作為一個藝術品去創作。“策展人是大藝術家,他把藝術家的作品當作一個大作品的元素、重新編輯組合,形成一個具有更大力量的聲音發出去。策展更是理性地創作。”關于理想的策展人,鮑昆表示必須具備三種素質。一是要有思想有觀點,二是要有美學意識,三是具備良好的綜合性修養,不僅要有設計能力,還要懂工藝,以及材料輸出、相應資源的組織和控制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等。
“數字媒體改變世界,改變的領域無所不在,包括策展。從無紙化平面轉向影像屏幕的動態展現,越來越多。必然給展覽方式、樣式帶來巨大改變。如果策展人沒有敏感力就跟不上時代。”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