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友帶來的“清德化甜白釉香爐”(上)和“清末民初鐵箍泥刻花卉紋筆洗”。 (吳冠甫 攝)
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面向深圳市民舉辦的免費文物鑒定咨詢活動——“盛世收藏”系列活動在當日上午開啟2018年度第四場“免費文物鑒定”。本場活動地點設于深圳博物館三樓報告廳。書畫鑒定專家李遇春、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所長任志錄、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巡視員劉濤、深圳收藏協會榮譽會長楊傳耕等文物專家“坐鎮”現場,從上午十點開始為廣大藏友“鑒寶”。
“盛世收藏”專家免費文物鑒定活動由深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深圳商報“文化廣場”聯合主辦,深圳市收藏協會和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公司資產運營分公司協辦。活動順應了當前日益興盛的文物收藏熱,正確引導市民收藏文物。
古瓷器是將中國傳統文化具體化、藝術化的重要載體,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道厚重恢弘的文化長廊,對于古瓷器的收藏價值的定位也是對文化的正確理解。在當下熱氣騰騰的瓷器收藏市場,人們興奮于拍賣行不斷被刷新的紀錄,古代官窯陶瓷可謂一物難求,價格更是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古瓷器的收藏價值,越來越多地被更多人所認可。
鑒定現場,多件元明清瓷器得到文物專家的首肯,其中包括藏友王先生帶來的“清德化甜白釉香爐”,一個古拙的“元代福建仿龍泉刻花大碗”和“清末民初鐵箍泥刻花卉紋筆洗”等。文物專家任志錄表示,這些藏品釉色溫潤、品相完整,紋飾大方,值得把玩。
任志錄表示,當下,瓷器收藏的確為近20年來的熱門,然而瓷器收藏市場魚目混雜,復制品、高仿品大量充斥,在利益驅動下愈演愈烈,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和殺傷力。對于收藏者來說,如何評價古代瓷器價值,如何識辨真假、去偽存真,就成了收藏者必須邁過的一道門檻。
任志錄建議藏友,首先要入對門,“這一點對于初學者來講特別重要,一旦路子走錯,可能終身都難糾正。初學者可以從瓷片標本入手,然后開始買完整器,一定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高起點’;其次,要多看書、看展,尤其是權威書籍、圖冊,多學習理論知識,夯實基礎。多看實物,經常到博物館去領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紋飾等特點,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識鑒賞能力;此外,要研究思考,提高悟性。‘悟性’從何而來呢?靠研究、靠比較、靠分析、靠揣摩。對瓷片標本要反復研究、仔細琢磨,悟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這樣你的悟性就能提高。此外,就是廣交藏友,多和同道溝通交流,提高藝術審美水平。”(記者 聶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