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深圳)當代藝術中心榮幸地宣布,將于11月3日-12月2日舉辦藝術家宋陵的個展“瑪格麗特的房間:宋陵三十年創作索引”。這是繼2014年和2015年分別于今日美術館、浙江美術館舉辦的巡展“重現的鏡子——宋陵 (1985-2015)”以及2016年于蜂巢(北京)當代藝術中心呈現的“野生動物:宋陵新作展”之后,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為藝術家宋陵舉辦的第四次個展。此次展覽提取了宋陵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的重要創作,展廳內同時還將呈現大量文獻資料及藝術家紀錄片 ,以期全面展示三十余年來藝術家宋陵在’85新潮美術運動、去國和歸鄉這三個時期獨特的藝術面貌和創作線索。此次展覽將持續展出至12月2日。
《馬格利特的房間 2號》74×88cm 紙本水墨 2018
宋陵1961年出生于杭州,1984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時值“'85新潮美術運動”的興起時期,宋陵以“人·管道”系列作品參加了“'85新空間”展,人與工業化的關系以冷的方式被揭示出來。宋陵以超現實主義手法,將毫無表情的、符號化的人物安置在極具工業特征的圓形管道的背景中——甚至人的身體已經被異化成管道的世界,描繪了人被異化而不自知的現實狀態。1986年后,宋陵和張培力、耿建翌等人發起、成立了著名藝術社團“池社”。宋陵參加了每一次的集體行為藝術創作,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反響。與此同時,宋陵個人的創作也進入了一個高峰期,1986年至1987年間,他繼續以獨特的水墨形式,創作了一系列題為“無意義的選擇?”的組畫。在這一系列創作中,宋陵吸收、融合了攝影等表現形式和語言特征,有意對同一個物象(通常是家畜)進行不斷復制,這種方式讓人想起本雅明對機械復制時代及其藝術作品的批判。藝術家對家畜的描畫亦可被看作是對人的描畫:在機械化養殖的工業技術時代,人和家畜分享同樣的命運。當時的《美術》雜志、《中國美術報》等以封面和頭版等,隆重介紹了宋陵的創作。
《馬格利特的房間 4號》 74×88cm 紙本水墨 2018
1987年以后,“'85新潮美術運動”瀕臨謝幕,宋陵離開了中國前往澳洲留學并定居。在澳洲,他延續了之前業已形成的個人獨特風格,嘗試了綜合拼貼以及布面丙烯等不同的媒介來創作,并舉辦了十二回個人作品展;宋陵同時也一直關注中國國內當代藝術生態,2013年他回歸中國,并在杭州建立了工作室,開始了個人創作的新階段。回歸國內后,宋陵創作了“器械”、“夜行者”、“頭骨”、“死鳥”等多個系列作品,及至近年的“野生動物”,其借助對物象生命熱度的抽取,捕捉冷寂的黑暗中所有鮮為人知、日漸銷蝕的隱秘。
展覽標題“瑪格利特的房間”來自宋陵于2018年最新創作的同名系列作品。在此系列作品中,藝術家以水墨在紙面建立了虛擬的此在并重置了時空秩序,以超現實的手法指涉了被遮蔽的現實世界,并在肯定人與動物具有相關性的前提下探討既定結構秩序被重構的問題。回望宋陵自80年代中期至今的創作,對人類社會異化的詰問,一直是貫穿其中的重要線索,宋陵在當代藝術這一龐大的生態中從來沒有成為任何觀念的人質,他始終以知識分子化的方式試圖回應我們所處時代的共性命運,顯現出文人特有的敏感、想象力、責任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