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行業資訊頻道>藝術>首頁推薦>

非遺傳承人姚公白談古琴藝術

非遺傳承人姚公白談古琴藝術

分享

古琴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副會長姚公白,在深圳南山谷風琴舍以琴會友,以“琴樂流派的傳承與發展”為題,講述“琴文化”的發展歷史。

深圳特區報2018年12月26日訊12月23日下午,古琴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副會長姚公白,在深圳南山谷風琴舍以琴會友,以“琴樂流派的傳承與發展”為題,講述“琴文化”的發展歷史。本次活動由深圳市社會組織學院、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文體專業委員會主辦,谷風琴舍承辦。在觀眾提問環節,姚公白還應觀眾“強烈要求”,演奏了一曲《平沙落雁》。

在講座中,針對當下的“古琴熱”,姚公白認為,這是好事,“這是改革開放40年的成果,人們有錢有閑了,想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這是好事。要允許大家先進門,再慢慢熏陶。”

“縱觀古琴發展史,在先秦時期,它是貴族身份象征;兩漢時期,文人介入之后, 古琴變成了表志抒懷的載體;至晚清民國,還有人在彈琴。古琴更多的是琴家自我的抒發,它不是娛人而是悅己,這些都決定了它的小眾屬性。”

幾千年來,琴一直不絕不滅,就是因為它的民間基礎太好了。談及古琴的流派,姚公白表示,在數千年琴樂的傳承發展中,東西南北的地理環境自然風貌鑄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習俗與地區方言,受地域文化習俗、民間音樂的影響,形成各地風格不同的古琴流派。唐宋以后,大多數古琴流派的稱謂都與所處地域有關,如浙派、虞山派、蜀聲、吳聲等。而流派之說,是源自于中國傳統的“口傳心授”。

姚先生表示,“古琴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是整個琴樂、琴學體系的傳承與發展。如指法開拓、琴曲流變、流派風格、琴學研究等方面無一不是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劉莎莎)

[責任編輯:高薇]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最新AV资源在线观看网 | 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添 | 婷婷色五月综合在线 | 亚洲中文一区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