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傳薪——中國寫意油畫學派作品展”展出作品
深圳商報2019年05月15日訊 (記者 梁瑛)由關山月美術館、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和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文脈傳薪——中國寫意油畫學派作品展”將于5月16日在第15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六號館“時尚設計·藝術品館”展出,展覽通過50余位中國寫意油畫家近期探索的新成果展示“寫意油畫”學派豐富的個體成果和整體的蔚然風氣。
自2015年起,連續4年舉辦的“文脈傳薪”系列研究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擔任總策劃,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及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專項基金的支持,在關山月美術館首展之后,相繼在廣東、陜西、福建、湖北、北京、重慶、內蒙古、山東、吉林、廣西、河南、江蘇等省市近20家美術館巡回展出,受到各地觀眾歡迎的同時,帶動了各地藝術家的參與。連續4年的展覽,在藝術界引發寫意油畫討論熱潮。這一展覽首次在文博會上亮相,為“寫意油畫”的討論,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什么是“寫意油畫”?據主辦方介紹,“寫意油畫”是油畫本土化的文化結晶,是隨著中國文化的自覺而逐漸形成的在西方傳統繪畫技法上覆以中國藝術精神與當代文化情懷的再造。油畫從歐洲傳入中國,經過本土幾代畫家的艱辛探索與傳承創新,融入了中國的繪畫視覺語言,成為表達中國文化主題和再現中國繪畫思想觀念的新的表現手段。百年間,寫意油畫的文脈強健不衰,風格手法多樣,佳作精品迭出,構成中國油畫百年歷史的重要篇章。范迪安指出:“中國‘寫意油畫’是在現代以來中國油畫發展中逐步清晰和明確起來的學術概念,它是中國油畫實踐方式的一個維度與取向,重在從整個中國文化的傳統中汲取知識、哲思與視覺造型方法,融匯西方油畫的各種經驗,在思想觀念上體現基于時代感受與本土文化的主體意識。”由此,油畫在藝術內涵和語言上不斷進行中國化的深入與多樣探索,是中國油畫藝術發展的必然方向。
此次展覽以“家園”為主題,呼應了中國文化傳統中對“家園”的依戀。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在展覽前言中寫到,“家園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積淀,體現中國文化根性和民族的文化精神,也促使藝術家熱切關注自己當下的生活和精神家園,并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方式關照和反映當代生活和精神的家園,而使這種家園意識在新時代彰顯出新的文化意義和美學價值。”
本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來自全國各地,以多元的文化視角體悟人文自然,在寫意精神的引領下,油畫的表現技法掙脫流派的束縛,得到自由地發揮,書胸中之意氣,寫神州之風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文脈傳薪——中國寫意油畫學派作品展”的年度關注藝術家,趙培智的作品描繪新疆地區樸素的日常生活,整體概括的手法準確傳達出當地人民淳樸的精神面貌。張新權的作品則帶著濃郁的時代風貌,不管是畫里的漁船還是城市景觀,他的作品似乎是這樣一個數字時代的隱喻,支離破碎的畫面是當代生活的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