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開作品
深圳特區報2019年06月26日訊(記者 尹春芳)由雛聲初引藝術服務中心主辦的“魚鱗與鳥羽——李繼開個展”日前在羅湖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了70后藝術家李繼開近來所創作的作品。觀眾通過這些作品可以感受這位藝術家的藝術風格。展覽將展至7月22日。
李繼開1975年生于四川成都,2004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現生活于湖北武漢。李繼開是一位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家,其既有顯著代際特征又有強烈個人面貌的畫風被批評家們貼上了諸如“卡通一代”“殘酷青春派”和“自我一代”等標簽。他開創了一個標志性的人物形象——一個圓臉短發、手腳寬大的少年,這個少年就是他的自畫像。他的大多數作品描繪的都是這個少年,而且通常情況下,畫面只有一個人物,即使偶爾出現群像,也是這個形象的自我拷貝。
詩人、評論家張爾認為,李繼開與上一代藝術家不同。同樣是在塑造一個變革時期的人物,方力鈞和岳敏君所描繪的當代形象傳達的情緒也許更為激烈和迫切,而看上去性情內斂、不善言辭的李繼開筆下書寫的少年,則顯得冷靜和隱忍。
如今,李繼開畫中那個始終沒有笑容的少年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步入中年。最近幾年,他力圖走出“少年情結”,而藝術語言和媒介的突破和拓展是這一變化的外在表征,這次展覽中的涂鴉式繪畫和陶土片作品就是這一轉變的階段性成果。
談及這些陶土作品,李繼開介紹說,這些陶土片作品是從2010年開始創作的,基本上隔一段時間會做一些,在陶土、瓷土或混合材料上面進行繪畫,然后把它燒制出來,但是燒成的溫度不像常規的那么高。
在他看來,在陶片和泥土上繪畫的那種質感跟在布上或者在紙上是不一樣的,而且方式可以更加多種多樣,經過燒制,其色彩和線條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效果。李繼開認為,這基本上算是以一種比較綜合的方式去繪畫。“當然我自己比較回避制成過程的完美性,一般是不會在意所謂太工藝制作的手法,而是保留面對材料的繪畫沖動和材料本身的質地與破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