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新的發展模式需要通過改革創新、轉型發展去尋找,交行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一把關鍵鑰匙,突出四條標準、六個領域和八大業態。”交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牛錫明日前在該行2014年工作會議上作出上述表示。
牛錫明指出,交行轉型發展有“四條標準”:一是低資本消耗、低成本擴張的利潤增長。努力促進業務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不斷改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二是“兩化一行”(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建設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一流公眾持股銀行集團)的利潤貢獻、跨境跨業跨市場服務能力持續提升。要在繼續完善國際化、綜合化布局、推進財富管理銀行建設的基礎上,加強業務協同和交叉銷售,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三是互聯網金融領先的創新型銀行。要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積極創新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務模式,用電子化來打天下,努力占據未來金融業競爭的制高點。四是做金融業服務最好的銀行。要把服務作為“做特色、做品牌”的重要內容,成為投訴率最低、服務效率最高、標準化規范化特色化服務最突出的銀行。
具體而言,要把握好“六個領域”,以“兩化一行”戰略引領轉型發展,以“改革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以“三位一體”(人工網點、電子銀行、客戶經理協調發展)支撐轉型發展,以“服務提升”助力轉型發展,以“表內表外”協同轉型發展,以“風險管理”保障轉型發展。
牛錫明強調,上述“六個領域”是一個有機整體。要通過推進“兩化一行”戰略落地,持續打造專業化、特色化優勢,提高跨境跨業跨市場的經營能力和服務能力。“改革創新”重在機制體制的創新,只有改革才能釋放發展的紅利。“三位一體”是新的經營模式,要通過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電子銀行,建設以電子銀行為主的服務渠道,主動營銷目標市場與客戶。“服務提升”既是社會對銀行的期盼,也是銀行發展的內在要求,最終要靠服務贏得客戶。“表內表外”協同發展是新時期的業務定位,既要重視表內的資產負債表,又要重視表外的資產負債表,通過表內表外、銀行非銀業務協調發展,不斷擴大盈利增長點。“風險管理”是發展的保障,要把“全覆蓋、全流程、責任制、風險文化”貫穿于業務發展的全過程,有效控制利潤當期性與風險滯后性錯配所產生的風險,維護鞏固轉型發展的成果。
牛錫明要求,全行要抓好轉型發展的“八大業態”,即:金融市場(交易型金融),貿易金融(供應鏈融資),國際金融(境內外聯動),消費金融(個人按揭貸款),財富與資產管理(理財、托管和保險),投資銀行,互聯網金融(手機銀行),綜合化金融(非銀行子公司)。要緊扣八大業態,圍繞客戶體驗,深入研究業務流程和服務鏈條,找準客戶的關注點,找準展業和風控的關鍵點,持續推進經營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重點在細節上做深、做透、做精、做細,形成在特定領域的專業化、特色化優勢,使之成為重要的轉型著力點和利潤增長點。(通訊員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