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5月末,39家支行團隊已通過分行專業化認定,其中25家專業支行特色業務綜合貢獻占比已經超過50%,最高占比達到96%。
2012年,轟動一時的“平深整合”落下帷幕。
如今,第一個三年轉型已順利收官。平安銀行總行厘定的“下一個三年”戰略中:深化事業部改革、推進分支行轉型,將成為未來該行發展的重中之重。
誠然,作為架構體系內的末端經營單位,支行轉型、網點轉型是未來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在總行戰略指引下,平安銀行深圳分行亦啟動“打造專業支行”的轉型。
數據顯示,業務規模上看, 2015年6月深圳分行總存款余額突破5000億,較2012年翻番;盈利指標上,深圳分行2015年撥備后利潤同比增幅達22%,遠超同期商業銀行凈利增速。
值得關注的是,前述成績是在持續“做減法”的基礎上取得。據了解,自2012年兩行整合后,其后三年內深圳分行人數從4700人減少至4045人。
“互聯網科技革命、電子商務及互聯網金融的全面興起,讓各類互聯網平臺吸引聚集了海量的客戶、資金及信息流。這為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機遇,通過與各類平臺的合作,商業銀行可以實現批量獲客,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業務量爆發式增長。”平安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姚貴平如是說。
在經濟形勢下行,銀行業增速明顯放緩、不良率快速上升的大環境下,“不少人會認為當下是銀行日子最艱難的時候,但我認為,現階段正是做銀行的好時機。”姚貴平的話語顯得耐人尋味。
“專業支行”架構何謂“專業支行”?
平安銀行深圳分行專業支行建設,指的是在“不增設機構網點、不增加人員”等前提下,通過內生變革、充分授權等方式,釋放支行團隊活力,以期實現更高的產出。只有特色業務的綜合收益占比達該支行總收益占比50%以上,才被稱作“專業支行”。
“從商業演進規律及銀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多元化、差異化、專業化是大趨勢,更是一個行業從粗放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商業銀行強調錯位競爭,不能只是喊口號,必須要落實到支行,越是基層,其深層錯位的空間越大。”姚貴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稱。
作為銀行體系內的末端,支行行長往往背負了整個支行業務考核、風險的全部壓力。華南多位支行行長在閑聊時都直言“當下業務不好開展,每天都如履薄冰”。
“實話說,不少支行行長也跟我反映過這個問題,但這是不可逆的大勢。銀行要做的,是架橋修路、擺渡、挖隧道,打通市場的供求關系,走輕資本之路,在支行層面啟動業務的差異化、錯位競爭。過去靠資產迅猛擴張、維持收益的舊路已不是優選。”姚貴平直言。
據介紹,一年多以來,平安銀行深圳分行已經有60多家支行團隊投入到“專業支行”的轉型中,業務涵蓋黃金珠寶、互聯網結算、跨境物流、貿易服務平臺等多個細分領域。
截至2016年5月末,39家支行團隊已通過分行專業化認定,其中25家專業支行特色業務綜合貢獻占比已經超過50%,最高占比達到96%。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內前述專業支行團隊的存款,較2016年年初增長逾550億元,占比份額提升4.9個百分點;利潤貢獻份額在深圳分行中則較去年同期提升5.5個百分點。
“下一階段,專業支行將進一步細化,如信托專業支行裂變出證券團隊、資管團隊等;通過不斷分裂力求在細分領域取得更迅猛的發展。”姚貴平說。
“平臺戰略”詳解
“高速公路上建服務區”、“空中批量攔截客戶”,平安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姚貴平在分行2016年各種會議上曾多次提及前述兩個理念。
在他看來,利率市場化、金融市場的不斷成熟多樣、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使得客戶金融需求多樣化,銀行潛在的業務機會反而相應增多。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內平安銀行深圳分行持續推進“平臺戰略”,通過搭建平臺、借用平臺、共享平臺,與各類電商、服務平臺完成深度合作,推出系列專業批量的營銷方案。亦正是得益于“平臺戰略”的順利落地,更確保支行團隊向深耕特色業務的轉型。
截至2015年底,該分行已接入、搭建各類平臺140個,在建與擬建平臺110個。數據顯示,深圳分行2015年日均存款增量超過1000億,其中約78%來源于不同的平臺,包括互聯網金融、券商三方存管、電子政務、第三方支付、跨境電商等各類平臺。
據悉,2016年1至4月,深圳分行存款日均增量超過600億,約85%來源于各類平臺。
通過平臺的搭建,在姚貴平看來,將產生“疊加”、“磁吸”、“協同”三個效應:通道搭好后,原平臺上的客戶和銀行客戶可以實現共享與自然轉化,加強黏性;且銀行只需針對客戶的原生性金融需求,豐富金融產品貨架,既銷售自家產品、亦可配套其他金融機構產品,提供一站式服務,業務開展便水到渠成,不需要過多地主動營銷。
“過去銀行做業務,是一種手工作坊式的勞動,打漁只能用釣竿或魚叉單條捕獲;搭建平臺后,就好比是匹配了自動化拉網設備,更講求‘批量獲客’,實現效率的大幅提升。”姚貴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沒有平臺的情況下,銀行開展業務,其業績增長是波動式的。但在搭建、共享平臺后,業務發展是穩健持續的。”
橫崗支行樣本
采訪過程中,姚貴平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了在特色支行建設中跑出來的“黑馬”——原橫崗支行(現已更名為平臺金融營銷部):原深圳分行橫崗支行是偏居關外地區的網點,因受限于區域經濟發展、客戶基礎薄弱等因素,長期以來發展緩慢。2013年接觸到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下簡稱“一達通”),其系目前國內最大的中小企業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但雙方合作一直很有限。
直至2015年深圳分行啟動“特色分行、專業支行”建設,原橫崗支行轉型為專注于貿易平臺服務的專業支行,8月與一達通平臺實現全方位系統對接。
橫崗支行在平安銀行國際貿易金融特色產品應收賬款池融資產品的基礎上,推出信用證池融資業務,實現人民幣流動貸款資金貿易融資化,“切中了一達通平臺上10萬存量外貿企業對金融服務需求的痛點。”姚貴平如是評價稱。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短短半年內,平臺金融營銷部通過平臺服務的客戶數由50家迅速增長至600余家,在總客戶數中占比從10%提升至35%,預計2016年內平臺客戶數將突破1000家,在總客戶數占比中提升至60%以上。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平臺金融營銷部特色業務項下日均存款達到10.5億。
日前,平臺金融營銷部的負責人姆沙對記者介紹稱,團隊與一達通合作推出的兩項產品“網商貸”與“結算寶”:前者3.3億元的授信尚無一筆不良。后者則是通過系統對接,為一達通平臺客戶提供賬戶資金增值,單周內為支行沉淀存款近25億元。
在此基礎上,未來平臺金融營銷部計劃聯合一達通成立“中小企業專項扶植基金項目”,通過委托貸款方式向其代理客戶發放融資。并為一達通的物流合作伙伴定制“貨運險”、出口信用保險、信用保險融資、非保本產品質押+保險等多類別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