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之下,銀行不良資產上升趨勢明顯;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主要依靠利差收入的模式亦受到挑戰。與國有大行相比,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融資成本更高,利差收窄更明顯。
站在新一輪的改革風口,為客戶提供跨市場的綜合融資服務被認為是商業銀行發展的趨勢。2015年,中信銀行發布《中信銀行2015-2017年戰略規劃》,提出“走出一條與中國經濟新常態和金融市場化改革相適應的新型股份制銀行發展道路”,要建設成為“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的戰略愿景。
三年規劃行將過半之際,2016年6月底,原中信銀行行長李慶萍接任執行董事長,原常務副行長孫德順升任行長。孫德順在中信銀行半年報發布會上表示,“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的戰略定位不變。在實踐過程中,幾大業務板塊要加強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形成股份制商業銀行差異化競爭。
時至2016年底,中信銀行的戰略執行情況如何?業務調整邁出了怎樣的步伐?互聯網金融及百信銀行又有哪些新進展?為此,記者專訪了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這位履新的行長將如何引領中信銀行繼續發力?
新格局初現
記者:“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具體是怎樣一個銀行?
孫德順:綜合融資服務就是一家銀行如何在客戶業務發展、重組兼并和長期戰略的實施過程嵌入銀行的服務,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不僅考慮客戶的信貸需求,還要滿足客戶的直接融資需求,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多市場的融資服務。
也就是采用“商行+投行”、“銀+非銀”、“表內+表外”、“境內+境外”的經營模式,構建綜合化服務平臺。銀行對企業金融服務的范圍越來越寬。
記者: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
孫德順:首先,在新戰略引領下,在融資服務、平臺化發展以及國際化層面形成了新的發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表內外綜合融資規模達7.23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0%,綜合融資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形成綜合化融資新格局。
收購BBVA持有的中信國金股權,實現全資控股;成立了中信金融租賃公司,啟動信用卡公司化改制;增資信銀投資,并打造成為境外全牌照投行平臺。上述舉措形成了平臺化發展新格局。
倫敦分行正式掛牌成立,悉尼代表處也正式開業。國際化發展新格局初步建立。
其次,中信銀行通過創新發展塑造了全新的市場形象。比如,正在籌建中的百信銀行、牽頭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聯合成立的“商業銀行網絡金融聯盟”等等。
第三,率先打造出諸多業內矚目的“大單品”。出國金融、薪金煲、公積金網絡貸款、跨境電子商務B2B支付產品等,此外,公募基金托管、銀行間外匯市場即期做市、債券承銷等業務也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第四,重點區域打造增長新引擎。在資產業務領域,中信聯合集團下屬公司投融資7000億元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與多個地方政府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跨境業務領域,跨境并購、股權投融資等重點業務快速發展,自貿區“1+3”平臺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渠道布局上,新建拉薩分行(一級),實現了對境內所有省、自治區、市的全覆蓋。同時,推出全新手機銀行3.0版、個人網銀6.0版和微信銀行2.0版,客戶體驗與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
第五是協同發展。依托中信集團強大股東背景,中信銀行加強了集團各子公司的協同與合作,成立了銀證、銀信、銀保等六大協同工作小組,實現了“一帶一路”、PPP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
第六是提升信息科技水平,業務處理效率成倍提高。中信銀行成功實現了新核心系統上線,全業務、全機構一次性切換投產成功,創下了同等規模銀行的新紀錄。
記者:三年規劃的看點之一是加快經營轉型和優化業務結構。具體如何推進?
孫德順:面對經濟新常態,中信銀行實現了六個方面轉變:轉變發展方式,從規模粗放擴張向效益導向的集約化發展方式轉變;轉變經營模式,從重資本、重資產向輕資本、輕資產經營模式轉變;轉變功能定位,從信用中介向包括信貸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國際金融市場等在內的金融服務中介轉變;轉變資產負債管理模式,從存貸款管理向表內外資產負債管理模式轉變;轉變風險管控模式,從被動控制風險向主動經營風險轉變;轉變盈利模式,從利息收入為主向利息和中間業務收入并重的盈利模式轉變。
在公司業務的布局方面,中信銀行正落實公司金融深化轉型方案,持續探索創新性、差異化、專業化的發展路徑。
第一是堅持“三大一高”客戶定位。圍繞“大行業、大客戶、大項目和高端客戶”進一步強化服務能力;第二是加強區域差異發展。確定重點發展區域,在“重點地區,重點投入,重點回報,重點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全面發展;第三是堅持以交易化、資管化、線上化的“三化”為創新方向,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第四是堅持物理網點、電子銀行等渠道并重發展,形成相互支撐、有效互動、交叉銷售和協同服務的多元化服務格局;第五是加強體制機制優化,強化資產運用能力的提升和輕資本、輕資產的發展導向。
化解信貸風險
記者:在宏觀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銀行紛紛進行信貸結構調整,中信銀行做了哪些方面調整?
孫德順:中信銀行正加大調整授信結構力度,支持高端制造、現代服務、新經濟等領域,努力提高此類行業授信占比;嚴格控制煤炭、鋼鐵、有色、紡織等產能過剩行業新增授信,并制定差異化的信貸政策,重點支持符合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產能先進的優質企業,壓縮退出落后產能占比高、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密切關注國家化解鋼鐵、煤炭、有色等行業過剩產能及僵尸企業“市場出清”過程中的各類風險隱患,加強對存量業務的授信后管理。
記者:你認為銀行業不良貸款拐點是否到來?中信銀行的不良是否已充分暴露?
孫德順: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增加與否,都是順應整個實體經濟的發展趨勢。實體經濟好,銀行資產質量也會好。如果僵尸企業都出清了,可能銀行不良貸款就到底了?,F在還不到得出拐點結論的時候。很多行業經營出現的風險事件告訴我們,不良資產控制壓力和銀行資產損失的現象,可能還需經過一段時期。
記者:為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中信銀行如何處置不良資產?
孫德順:中信銀行對存量潛在風險較大的授信客戶采用了主動退出策略,通過主動退出實現授信資產結構優化調整。
具體措施包括:首先,開展行業性退出,規避系統性風險,對行中風險較高、總體資產質量較差的批發行業,產能過剩、面臨較大調整壓力的鋼鐵、煤炭、造船、紡織、水泥等行業,市場分化較嚴重的房地產行業,在支持供給側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對于經營狀況不佳、市場競爭力不強、產能落后的授信客戶,實施主動退出。其次,加大潛在風險較高的集團客戶、擔保圈客戶、民營中小企業、隱性房地產客戶的退出力度,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優化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客戶結構。三是為保障業務持續健康發展,對貿易金融業務特別是供應鏈金融、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融資,以及保理業務中無真實貿易背景、不合規和風險隱患較大業務,要堅決實施壓退。
記者:近些年,中信銀行發力零售業務,未來在具體業務結構上,怎樣布局?
孫德順:零售業務的快速發展基于我們對資產的管理和資本的管理,零售業務占有資本相對少一些。同時,也是順應中國個人客戶金融資產總量增速較快的趨勢。通過這幾年中信銀行財報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到,收入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零售業務的營收占比已經超過25%。未來,中信銀行的公司業務、零售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三大板塊將更加均衡發展,各具特色和活力。
銀行+互聯網
記者:2015年底,中信銀行和百度宣布合作設立的百信銀行備受業界關注,請介紹一下百信銀行的模式。
孫德順:百信銀行是一個依托中信銀行和百度的直銷銀行,是業內首家采用獨立法人運作模式的直銷銀行,開創了“金融+互聯網”的全新模式,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獲取客戶開戶等方面,百信將采用互聯網銀行的方式。原來銀行存貸匯都是在柜臺解決,但可能將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就可以在不同的地點,無需到柜臺就可以實現。與傳統銀行風控不同,它更多采用大數據來分析個人的消費行為和社會的信用狀況。人員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金融科技人員占比要比金融專業人員占比高得多。
百信銀行的目標客戶是普通大眾、小微企業和三農客戶;利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等先進技術搭建開放的網絡金融平臺,構建開放、共享、共贏的金融生態;通過規?;\營促進普惠金融業務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目前百信銀行進展如何?
孫德順:目前百信銀行相關申請報告已經遞交銀監會,等待銀監會批準。
記者:作為國內首家獨立法人模式的直銷銀行,百信銀行的特色是什么?中信與百度各自在銀行中提供怎樣的資源互補?
孫德順:與其他互聯網銀行區別在于,首先百信銀行是一個子公司,一定會按照市場化原則來運作,兩個母公司不會干預他們的日常經營。
第二,百信銀行定位在為百姓理財,所以會充分體現普惠、便捷以及百度大數據的優勢。
第三,百信銀行以金融為主導,充分發揮兩家母公司的專業優勢。中信銀行將來主要的工作重點在產品的設立與創新、風險管理、內控合規管理,以及客戶的激勵和服務方面;百度則在大數據的處理,以及場景化的設計方面發揮他們的優勢。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新的直銷銀行將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形成“金融+互聯網”的強大合力,滿足廣大用戶和小微企業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要,為發展普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記者:中信銀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整體戰略布局是怎樣的?
孫德順:作為最早涉足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傳統商業銀行之一,中信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一直保持著先發優勢。早在2012年,中信銀行便提出“再造一個網上中信銀行”的戰略目標。隨后,中信銀行又在支付、投資、融資等方面開創了互聯網金融領域多個“第一”。
關于具體布局,中信銀行新戰略規劃提出,要以互聯網金融為突破口,實施渠道一體化戰略,并且提出了四大策略:一是搭建電子渠道“高速公路”。加強電子渠道整合,突出移動互聯網產品開發和服務,強化手機銀行應用開發,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二是搭建金融互聯網“跨界之橋”。全力推進百信銀行發起設立工作,拓展第三方渠道資源,推動移動支付創新,打造全面跨境支付結算體系。三是打造O2O客戶服務體系。建設智慧社區O2O平臺,以社區生活服務為切入點,開展線上獲客,線下服務,雙向引流,相互轉化。四是強化大數據平臺建設,支持渠道互通互融。加強大數據應用,整合各類渠道,提供一點接入、全程響應的智能化渠道服務。(通訊員? 蔡奕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