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春節剛剛過去,探親訪友、外出旅游讓百姓的錢袋子又癟了不少,如何為荷包快速回血成為頭等大事。今年要不要買一些黃金、股票在調整之后能否迎來轉機、基金該如何配置、債券市場風險事件能否偃旗息鼓……本期我們將為大家盤點六大熱門投資品種,為投資者指點迷津。
股票:券商集體看多
股票作為投資理財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股市波動牽動著不少投資者的心。
2016年股市先抑后揚,年初歷經熔斷,滬指創下了2638點的階段低點,隨后A股市場迎來反彈行情。整體來看,去年全年股市維持在2600-3300點。對于后市,大多數券商2017年的市場看法呈現“集體看多”,并認為節后將迎來一波“紅包”行情。
光大證券表示,短期對市場維持樂觀看法,認為市場當前已進入春季躁動,建議開搶春節“紅包”行情。中信證券研究員表示,A股經歷了調整,但其間A股基本面預期卻是在改善的。“看長做短”還不如“看短做短”,1月就是上半年第一個重要反彈窗口。中信證券也同樣持有樂觀態度,其表示,2017年國內宏觀政策將是“穩健+積極+改革”的組合拳,中國經濟距離底部或僅一步之遙。資本市場方面,中信證券認為,A股將整體受益于房地產新政,對2017年A股行情整體樂觀。
對于2017年新的投資機會,光大證券認為,將“追風”行業組合選擇計算機、電子、傳媒、輕工制造、交通運輸5個行業。其中,計算機、電子、傳媒前期調整時間較長,短期反彈空間打開;輕工制造板塊當中的造紙將持續受益于供需改善下的價格上漲;而交通運輸則受到“春運”和國企改革催化。
申萬宏源表示,行業配置上主要關注油氣產業鏈、有政策預期催化板塊,如種業、軍工、鐵路運輸、PPP等,增長穩定的白酒、醫藥、汽車、金融等也需重點關注,方正證券則表示,首選行業為化工、農林牧漁、交通運輸三方面。
基金:權益類投資迎機遇
2016年A股市場持續震蕩低迷,投資于股市的權益類基金產品收益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去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9.42%,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4.7%。此外,去年四季度,債券市場承壓調整,國內債券市場遭遇暴跌,國債期貨盤中一度跌停,投資于債券市場的債券型基金產品受債市下行影響,四季度收益跌幅近乎拖垮全年業績。
展望后市,部分基金公司對2017年股市走勢存在分歧,招商基金表示,對A股市場行情的樂觀程度短期有所上調。但一季度末,隨著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可能開始顯現及兩會落地利好出盡,屆時可能仍需謹慎。
景順長城基金研究部研究總監劉彥春持有不同看法,他表示,接下來的行情中,市場流動性有望提升,屆時,權益類投資將迎來機遇,關鍵是把握估值合理的優質成長股,看清國內外形勢中蘊藏的投資機會。此外,財通基金董事長劉未表示,預計2017年也將進一步延續平穩的發展趨勢,并且在一些創新領域有所發展。最近一些新的政策可能會給公募行業引入新的活力,比如即將出臺的FOF基金以及定增市場、新三板市場、股權投資市場等。
銀行理財:剛兌有望被打破
承接著2015年銀行理財的“跌勢”,2016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行。僅在2016年底,疊加全球通脹預期提升、流動性邊際趨緊以及年末等因素,出現了短暫的“翹尾”。
展望2017年的銀行理財市場,融360理財專家認為,隨著2016年末理財“翹尾”因素的逐漸消失,預計2017年初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會重回下跌通道,不過跌幅不會太大。
從全年來看,一方面是央行連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釋放流動性,為市場補充了數千億元乃至更高量級的資金,同時存貸比監管的取消也使得銀行對于資金需求的迫切程度進一步下降,作為存款替代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難以飆升;另一方面,受經濟景氣度影響,優質信貸資產減少,銀行能夠做出高性價比投資的機會進一步降低,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自然也難以上漲。
另外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有序打破剛性兌付“潛規則”一直是不少銀行的愿景,尤其在資產荒和去杠桿政策等多重壓力下,不少銀行越來越青睞相對開放且不用承諾收益的凈值型產品。普益標準預計,隨著“僧多粥少”局面的延續,2017年凈值型理財產品將成為各商業銀行爭奪的焦點。事實上,2016年銀行理財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已經呈現相對穩定的下滑趨勢。
而過往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時基本屬于“盲投”,反正銀行基本都是剛性兌付。業內人士提醒,由于凈值型理財產品沒有預期收益,銀行也不承諾固定收益,收益相對較高,但相應的風險系數也有所提升,在投資選擇凈值型理財產品時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