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主辦、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養老險”)協辦的第三屆全國社會保障學術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本屆會議的主題聚焦在“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與會政府領導及行業專家就養老保險、醫療保障、貧困與救助、福利與服務、慈善與公益等分論題進行了熱烈討論。當天,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增選平安養老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杜永茂為常務理事,平安養老險副總經理鞠維萍出席會議并發表了主題演講。
在當前中國社會老齡化趨勢加重的背景下,幸福安康養老成為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不解決好廣大百姓的養老問題,就不能真正實現全面小康。對此,平安養老險副總經理鞠維萍表示:“保險具有保險保障、資金融通、社會管理三大功能,在養老金儲備水平提升、養老支柱建設、養老社會環境營造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實現“三支柱”的保值增值
鞠維萍表示:“中國養老面臨眾多問題,但儲備是養老的重要前提。保險穩健投資業績、精算技術、資產負債匹配等能力在養老金儲備增值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近年來,我國養老金改革加速,第一支柱4萬億基本養老金已投入市場化運營, 2016年12月全國社保理事會公開招標,選擇的21家投資管理人中有6家出自保險業。平安養老險成功入選首批基本養老金投資管理機構,并于今年2月份正式開始投資。
第二支柱中,2016年前三季度保險機構運作的年金受托規模4845億,占比70%;年金投資管理規模5460億,占比53%,均居市場主導地位。年金投資近八年平均收益率8.68%,實現了基金保值增值。平安養老險作為當前市場上最大的投資管理人和產品發行方之一,始終秉承“穩中求進,贏在持續”的投資理念,致力于為客戶和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和專業的服務。
保險在第三支柱中扮演了主導者的角色。保險產品在收益、保障、領取等方面優勢明顯,是其天然載體;保險在客戶、平臺、投資等方面優勢突出,是其天然管理人。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助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助”不僅是政府工作的中心,也是保險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保險為“老有所養”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以2016年為例,保險業提供風險保障2373萬億元,賠付1.05萬億元,服務社會保障;為2億農戶提供價值2.2萬億元的風險保障,為3822萬農戶支付賠款近300億,服務農業發展;開展多種責任保險,保險費收入362億元,推動社會治理。
“病有所醫”等醫保服務是養老體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保險業參與大病保險、基本醫保服務、開發商業健康產品,解決好老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助力健康、幸福養老。
作為業內首家專業的養老保險公司,平安養老險致力于成為“領先的養老資產管理機構”和“領先的民生福利保障供應商”。目前管理養老資產超4000億,實現養老資產增值超300億;服務大病及基本段醫保超百城,服務人口近2億,公司開發的智慧醫保系統,實現了降低成本、提升服務、提升保障的效果;直接投資實體經濟超500億;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成為“穩定器”和“助推器”
保險通過間接和直接投資,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穩健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運作規模達13.4萬億元,其中債券4.3萬億元,基金和股票1.78萬億元,因此保險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器;保險業直接投資4萬億元,服務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養老社區、棚戶區改造等民生工程,是經濟發展助推器。
保險業參與社會保障體系、養老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參與社會風險管理,完善社會化的經濟補償機制,在社會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重大災害事故發生后,保險業能夠參與災害處置,保險賠付及時為災后重建提供資金支持。近年來,平安養老險累計保險賠款超500億,理賠超2000萬人次,發揮了保險理賠補償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