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為實業 背靠“兄弟連”
30載堅守服務實業的初心,卻從未孤軍作戰。
在十八歲的成年禮之前,呈現于銀行業和客戶面前的中信銀行,一直名為中信實業銀行。
“作為一家在誕生之際以‘實業’二字命名的銀行,中信銀行一直希望實業報國,三十年以來,中信銀行始終不忘初心”,中信銀行一位履職時間超過20年的老員工表示,“那個時候也沒有虛擬經濟的提法,而且成立這家銀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支持實業的發展?!?/p>
事實上,無需加冕,最優秀的商業銀行們經過數十年或十數年的沉淀,都是自帶光環。“公司銀行是中信銀行的特色,就如同零售之于招行,同業之于興業,小微之于民生”,在銀行業人士眼中,“在中等規模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中,中信銀行的公司銀行一直是‘行業一哥’,而且這種強勢的市場地位可以延續至多個細分指標上”。
中信銀行在對公業務領域的強勢地位與其精確而高效的客戶篩選有關。據了解,中信銀行對公業務的客戶重點定位于“大行業、大客戶、大項目和高端客戶”。
“中信銀行并不是只服務于上述大企業,而是服務于以上述大企業為核心的金融生態”,中信銀行人士表示,“生態圈中,一定有一個或者是若干個核心企業,它們可能屬于制造型、也可能屬于平臺型。制造型企業的生態鏈,上游有采購,下游有銷售;平臺型企業的生態鏈之間并沒有產生銷售關系,而是部分企業依托于平臺來存在,從而構成生態圈。生態圈中,大、中、小、微型企業都有,還甚至有個人的客戶以及終端消費者。”
在多位銀行業人士眼中,中信銀行的成功尤其是對公業務的成功,一是與近三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有關,這也是30年來中國金融業高速發展的重要支撐;二是與中信集團的鼎立支持有關。
中信集團被投資界稱為“中國GE”,也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全牌照金控公司之一,且中信集團本身也是金融加實業的集團,在若干細分領域都占有市場優勢。就金融領域來看,中信集團在證券、基金、信托、期貨四個子行業都頗有建樹;就產業領域來看,中信集團在多個領域的控股子公司都是行業龍頭。
依托中信集團全牌照金融平臺,中信銀行向對公客戶提供綜合融資服務的能力顯著增強。2016年中信銀行聯合集團金融子公司共同為456家企業提供涵蓋債券承銷、并購貸款、股權投資、融資租賃、基金等不同金融產品服務,融資規模超過5,860億元。此外,中信銀行和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中信證券、中信環境、中信建設等組成“中信PPP聯合體”,對接各省市重點PPP項目100余個。由中信銀行主導的中信聯合艦隊與多個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20余家地方政府提供意向性融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托管集團各子金融公司產品余額7,13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發揮對公業務優勢、回報實體經濟并不等于中信銀行選擇了一條腿走路。2014年7月份,以傳統對公業務見長的中信銀行重新審視市場環境、客戶需求和自身發展,正式啟動了零售戰略二次轉型,全力布局“大零售”。截至2016年年末,中信銀行零售銀行價值貢獻快速提升,零售板塊營收占比較2014年提高6.1個百分點;網點產能快速提升,網均管理資產10.28億元,增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