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一季度大起大落的行情之后,四月首個交易日A股總體表現平穩,但在為期一周火熱的創業板行情之后,不少資金選擇逢高減倉,僅在部分熱點之間反復騰挪。隨著清明小長假臨近,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帶來的影響,短期內投資者還應該控制倉位,靈活應對。
市場熱點分化加劇
四月首個交易日,A股暫別近期連續反彈,上證指數止步于3200點整數關口,創業板指數同樣沖高回落。截至收盤,滬指收報3163.18點,下跌0.18%;深成指收報10852.95點,下跌0.14%;創業板指收報1900.25點,下跌0.01%。成交量方面,滬市成交2263億元,深市成交3482億元,合計成交達5745億元。
上周五出臺的“A股將開展CDR試點”消息成為周末最熱的財經新聞,但消息落地后,A股科技股出現了明顯分化。受到鋰電池獨角獸寧德時代本周三登陸證監會發審會影響,概念股天華超凈開盤迅速封板,安彩高科再次漲停,可見資金對于獨角獸題材依然熱點不減。另外,具備避險功能的黃金板塊同樣表現活躍,西部黃金漲停,赤峰黃金、榮華實業、山東黃金等5只股票大漲逾5%。
在存量博弈的市場環境中,資金面總會存在蹺蹺板效應,隨著市場風格不斷轉向中小盤股,不少投資者也在調倉轉向,但熱點的分化也讓一些個股暴露出風險。半導體、芯片概念雖然表現活躍,但其中的次新股宏達電子在早盤創下新高之后隨即跳水下挫,全天振幅達16.49%,最高買入活躍股的風險仍然不容小覷。
從個股來看,滬深兩市1600多只個股上漲,略多于下跌數量,不計算ST個股和未股改股,兩市70多只個股漲停,獅頭股份、德新交運、堅瑞沃能三只股票跌停。
小票后期表現仍待觀察
由于清明小長假臨近,本周只有3個交易日,每逢假期臨近,交易就會趨向清淡,缺乏量能支撐,再加上有些資金會傾向于在節前落袋為安。有業內人士指出,投資者還應在圍繞熱點布局的同時謹慎控制倉位。
在上周大漲之后,市場對于成長股與創藍籌的關注度升溫,但對于創業板后市能否走強,受訪機構之間仍在存在分歧。“創業板的第一波估值修復基本完成,能否持續需要觀察一系列因素。首先重要的因素是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的業績趨勢如何,這些會在年報、一季度業績預告和一季報中有所體現。同時還需注意業績是否出現分化,可能部分業績好的公司會有持續的表現。其次,是否有持續的政策利好傳出乃至兌現。” 匯豐晉信基金基金經理陳平告訴記者。
陳平認為,目前對這兩個因素持中性偏樂觀的預期,因此對創業板行情也中性偏樂觀。此后更長期還需要觀察經濟如何、利率是否下行、其他類別的股票的相對吸引力、風險偏好是否持續提升等等。
海通證券一位分析師指出,短期市場資金更傾向于中小成長股,而長期看市場風格將更趨向均衡,對于價值藍籌來說,市場只是在等待調整后出現更合適的買點,對于中小成長股來說,短期情緒因素推動更多,情緒消退之后會有分化。投資者還是要堅持以業績和估值的匹配度邏輯來進行選股,避免不理性的追高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