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行業資訊頻道>金融>金融生活>

虛擬賬號可以被繼承嗎?

虛擬賬號可以被繼承嗎?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近日,江蘇省溧陽市一件手機號碼繼承公證案例被熱傳。公開消息顯示,溧陽市民劉先生從溧陽市公證處的公證員手中接到兩份公證書,意味著其父親生前使用的兩個手機號碼已可以過戶到劉先生名下。據了解,這也是溧陽市首例手機號碼繼承公證。

引子:近日,江蘇省溧陽市一件手機號碼繼承公證案例被熱傳。公開消息顯示,溧陽市民劉先生從溧陽市公證處的公證員手中接到兩份公證書,意味著其父親生前使用的兩個手機號碼已可以過戶到劉先生名下。據了解,這也是溧陽市首例手機號碼繼承公證。手機號碼可以通過公證繼承,那么,QQ號、微博、微信能否與之一樣,通過公證或法律規定的增設細則來確定其能否繼續?本期思與辨就該問題進行討論。

■ 主持人:王 玥

嘉 賓:劉國強(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

李長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傅子恒(市場資深研究人士、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

鑒于目前我國只有一些涉及網絡游戲資產等方面的管理條例和文件規定,而沒有保護虛擬財產的明確的法律規范,強化法律規范,增設相應細則是必要的

主持人:虛擬賬號可否通過公證或法律規定的增設細則來確定其能否繼續?

李長安:從江蘇溧陽這個判例中可以看出,手機號碼被認為應該是可以繼承的。其主要依據是《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和《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在《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第三條中規定,碼號資源屬于國家所有,普通用戶僅擁有使用權。但是,由于用戶缺乏所有權,該辦法并未規定手機號碼是否可以繼承使用權。而在《民法總則》中的規定是: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然而,法律在這方面卻恰恰處于空白狀態。

劉國強:虛擬賬號能否通過轉移、繼承等方式來繼續,需要回答一個前提性問題:虛擬賬號是否具備財產的性質,屬于公民的合法個人財產?這個問題并不那么簡單。一方面,它具有明顯的個人財產性質,可以通過公證或法律規定的形式來確定其繼續。但另一方面,網絡空間虛擬賬號屬于網絡運營商為用戶提供的個人ID,它與具體個人相對應,網絡交往中的ID識別以及管理規范也都對應于具體的個人,它同時還具備個人后臺數據的私密性等他人無法替代的性質,因此,虛擬賬號的轉移或繼承需要考慮財產之外更多的因素。而鑒于目前我國只有一些涉及網絡游戲資產等方面的管理條例和文件規定,而沒有保護虛擬財產的明確的法律規范,強化法律規范,增設相應細則是必要的。

張繼生:這個問題是一個涉及財產權和倫理的問題。我們認為:從虛擬賬號的財產權屬性而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27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可以將其財產價值通過公證或者法律增設規定,讓其繼續保留或者繼承。但是對于其人格屬性的部分,在目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我國網絡服務提供者與用戶之間的協議都將虛擬賬號所有權歸屬于網站,用戶僅享有使用權。這樣的話,虛擬賬號的人格屬性部分就不存在繼承的問題,一直都歸屬于網站等第三方提供服務的平臺。而且即便假設通過增設法律將所有權強制規定給賬號注冊者個人,但是其能否繼續,也應該取決于賬戶注冊者的個人意愿,如果沒有明示留給繼承人或者其他人的,也是不適合繼承的。

服務商應本著用戶至上的原則,切實保障用戶利益,而不應利用自己的平臺優勢損害和侵占用戶利益

主持人:目前我國網絡服務提供者與用戶之間的協議都將虛擬財產等“賬號”所有權歸屬于網站,用戶僅享有使用權。您認為這樣的規定合理嗎?

張繼生:這個規定不合理。網絡服務提供者與用戶之間的《服務使用協議》屬于一般合同,應該遵守《合同法》等法律的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作為提供格式合同一方,需要用戶遵守“虛擬財產等‘賬號’所有權歸屬于網站,用戶僅享有使用權”的霸王條款,免除了自身占有用戶財產應該返還的義務,限制了用戶的財產權益等,違反了《合同法》。

李長安:由于現在尚無國家法律的明文規定,網絡服務公司的這個規定很難說不合法或者不合理。例如騰訊公司與用戶達成的協議,QQ號碼所有權歸騰訊所有,用戶只有使用權。與電話號碼有所不同的是,在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QQ號碼所代表的虛擬賬戶不僅僅限于號碼本身,還衍生出一系列的附加值來,甚至特殊號碼由于時間的積累或某種特殊的含義,具有了市場轉讓的價值,這就使得虛擬賬號的產權歸屬變得復雜起來。

劉國強:這樣的規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可一概而論。從規范管理的角度看,禁止ID的贈與、借用、租用、轉讓或售賣有其必要性。同時,服務商也擁有賬號分配時所具有的某些商業權利,比如新賬號拍賣等。但在涉及網絡賬號的虛擬財產部分,網絡服務商應準許其轉讓或繼承。這里可以有多種方式,如在不涉及賬號繼承情況下的財產轉移,支付寶、微信錢包資產的直接返現,以及ID用戶的直接變更繼承等。

網絡游戲中的賬號及積累的“貨幣”、“裝備”等當然算財產,它是一種網絡財產形式,是以一種數字化、非物化的方式存在的財產形式

主持人:網絡游戲中的賬號及積累的“貨幣”、“裝備”、“寵物”可以算財產嗎? QQ、微信、微博等賬號中用戶原創的文字、音視頻等有繼承價值嗎?您認為上述這些如果可以算作財產又該如何進行估價呢?

劉國強:網絡游戲中的賬號及積累的“貨幣”、“裝備”等當然算財產,它是一種網絡財產形式,是以一種數字化、非物化的方式存在的財產形式。網絡財產既包括可以直接轉化為現實財產形式的游戲賬號等級、網絡空間貨幣、網絡游戲裝備等網絡空間財產,也包括ID賬號的緊俏性、網絡影響力、網絡人脈關系等無形資產。賬號擁有者在使用過程中花費了大量心血和時間,賬號也凝結著其智力和體力勞動。因此,網絡財產符合《繼承法》所規定的個人財產繼承的構成要件,應完善法律規范來滿足用戶及其家屬關于賬號繼承的相關要求。

至于QQ、微信、微博等賬號中用戶原創的文字、音視頻等,屬于知識產權保護范圍,當然有其繼承價值。對它很難進行預先估價,從商業價值的角度考慮,它取決于這些文字和音視頻可能產生的轉發量和網絡影響力,同時還需要考慮網絡傳播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規范。這些難以進行預判。而某些以公司化的方式來進行運營的網絡賬戶,相對來說則比較容易根據其具體收益來估算其價值。但僅從商業價值角度來考慮是不夠的,這些文字和音視頻對用戶家屬而言具有很高的情感價值。當然,它是否可以被繼承,誰來繼承等也取決于用戶自己的意愿。

張繼生:網絡游戲中的賬號及積累的“貨幣”“裝備”“寵物”可以算財產。首先,在現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虛擬財產為法律上的財產;虛擬財產是物權還是債權,目前也還沒有統一。網絡游戲中的賬號及積累的“貨幣”“裝備”“寵物”等在網絡游戲中具有一定的價值,同時,在網絡游戲中具有使用價值,可以認定為法律上的財產。虛擬賬戶的財產、著作等作為財產,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但當前法律具有滯后性,應該完善怎么估價的問題。為解決估價問題,其一,游戲開發商應出售符合市場價位的虛擬財產,有關部門要及時進行價格監督和指導;其二,虛擬財產與虛擬人格的關系緊密,虛擬財產要與個人信用相結合來評估。

李長安:雖然虛擬賬號的歸屬權存在著法律上的盲區,有不少的爭議,但虛擬賬號中的相關內容,卻應該很明確地屬于使用者所有。也就是說,即使如開發公司所說,其擁有虛擬賬號的所有權,也并不意味著該公司同時對用戶虛擬賬號里的信件、照片等擁有所有權。這些仍然是用戶的私人物品,理應由家屬合法繼承。

[責任編輯:湯莎]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 亚洲国产一二三区欧美日韩 | 亚洲v国产v天堂网 | 亚洲人成网站观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 好吊操好吊妞在线观看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