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財務造假的三安光電16日跌停,當日晚間公司發布澄清公告稱,控股股東三安集團的貿易業務周期較長,主要采用預付款,與公司業務無關聯,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盡管發布澄清公告,但該股17日開盤依然大跌8%,隨后有所回升,截至收盤,跌近4%,成交量明顯放大。最近兩日的下跌使得公司市值損失約63億元,重倉的機構損失慘重。
澄清非財務造假
近日,有媒體發布文章稱,在三安光電554.31億總資產僅有71.2億元凈資產的情況下,三安集團對外的預付賬款卻高達86億元,而這些預付款的流向存疑。
公開數據顯示,三安集團對廈門億亨特貿易有限公司、泉州銳取商貿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的預付賬款余額總計39.34億元,占2018年3月末預付款的45.56%。上述公司不乏小規模納稅人。
記者從機構人士處獲悉,三安光電當日午間緊急召開電話會議,原董事長林秀成、現任董事長林志強以及董秘李雪炭均有出席,就相關財務造假問題進行了回應。林志強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采用預付款的形式,是為了做大每年的貿易規模,以預付款的方式有利于公司鎖定產品價格,獲取更好的差價利潤。由于貿易的毛利率比較低,每年提供利潤只有幾千萬的利潤,并不是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此舉僅僅是為了做大公司的營收規模。
公司當日晚間發布澄清公告稱,經向三安集團核實,控股股東三安集團業務包含了貿易業務,主要貿易品種為陰極銅、電解銅、鋼材、焦炭等,貿易業務銷售規模較大。目前,貿易業務周期較長,主要采用預付款等方式鎖定價格,故三安集團的預付款金額較大。
公告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實現銷售收入約63.93億元,凈利潤約25.94億元,預付款金額約7.02億元,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約3.29%,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約29.55億元。公司與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發生的關聯交易金額很小,主要為辦公租賃、員工食堂等事項。
三安光電稱,上述貿易業務為三安集團正常業務,與公司業務無關聯,三安集團業務開展預付款不會影響到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目前公司現金流正常,管理團隊穩定,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機構損失慘重
受利空傳聞沖擊,三安光電16日低開低走,放量跌停,創出兩年新低。
盡管公司澄清,但市場并未買賬。該股17日開盤大跌近8%,收盤仍重挫近4%。
三安光電在歷史上曾經是大牛股,從2008年初至2018年初,公司股票累計大漲超過30倍。
然而,最近兩日的大跌無疑令機構損失慘重。去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可謂是機構云集:第二大流通股東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持股4.61億股,第四大流通股東為國家隊中證金,持股9368萬股。此外,北上資金香港中央結算公司持股8596萬股,興全合宜靈活、興全趨勢投資分別持股7824萬股和5788萬股,社保108組合、中央匯金分別持股4800萬股和4723萬股。
數據顯示,大股東三安電子累計質押占其持股比例86.61%,引發市場對于其質押平倉的擔憂。對此,公司表示,控股股東正在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以降低股票質押率,改善報表結構,不會出現流動性風險。
記者注意到,近期已有機構唱空三安光電。去年底,中金公司研報指出,從三季度業績來看,三安光電的存貨和存貨周轉天數分別達到26億元和189天。未來如果需求如果沒有大回升,公司可能面臨存貨減值導致利潤下降等問題。
花旗集團17日也將三安光電的目標價從24元降至12元,并將2018年~2020年每股盈利預估調降5%~32%,理由是需求疲軟。
不過,也有機構依然力挺公司。申萬宏源研報表示,近期股價大幅回調,長期看好三安光電作為光電龍頭、化合物半導體領軍公司的價值,維持公司2018/2019/2020歸母凈利潤預測值37.62億/48.88億/55.66億不變,維持“買入”評級。(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