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2018年四季報披露已接近尾聲,公募基金去年四季度操作路徑也得以曝光。在A股下跌幅度加大背景下,公募基金去年四季度虧損亦明顯擴大,7147只公募基金(各類型分別計算)數據顯示,上述已公布四季報的基金在2018年四季度合計實現利潤-1649億元,盈利能力創下去年新低。
空倉基金“躺贏”市場
已公布四季報的基金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是虧損的主力,混合型產品整體擴損超過1200億元,數量較少的股票型基金虧損則超過270億元。
從投資業績來看,主動股票型基金中僅有金鷹信息產業股票C、國金量化多因子、中歐電子信息產業滬港深C、金鷹信息產業A獲得了正收益,易方達消費行業、嘉實滬港深等規模較大產品虧損嚴重。主動混合型產品虧損榜單中集聚不少明星產品,匯添富醫療服務混合、東方紅中國優勢、銀華富裕主題等9只產品,去年四季度虧損超過10億元。
海外投資方面,由于美股由強轉弱,加上大宗商品波動劇烈,去年全年主投這些資產的QDII基金經歷了先揚后抑,凈值波動較大,在四季度QDII基金遭遇了較大的虧損。上述已公布季報的QDII基金四季度合計實現利潤-73.23億元,僅有1只基金的實現利潤1千萬元以上,為主投黃金的QDII基金。
公募養老FOF、戰略配售基金等公募基金創新產品,憑借穩健操作均獲得了正收益。南方3年戰略配售、華夏3年戰略配售、嘉實3年戰略配售去年四季度分別實現利潤3.32億元、1.94億元和1.43億元。已披露四季報的華夏養老2040混合FOF和工銀瑞信養老2035混合FOF業績和規模雙雙實現逆市增長。
此外還有一些產品去年四季度一直保持低倉位運作,工銀新焦點靈活、南方榮發、華安睿享等,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幾乎為零,股票倉位低于1%的混合型基金產品多達61只,這些產品也因此而多數“躺贏”市場。
基建獲基金追捧
從已披露數據來看,基金去年四季度投資最多的仍然為制造業及金融業。
基金加倉數量最多的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中車、中國中鐵及中國建筑。永輝超市亦頗受基金關注,去年四季度加倉7.8億股。從基金減持來看,太陽紙業、格林美、美克美家、華泰股份被基金迅速減持,減持數量均超過千萬股。從基金重倉股市值變化看,中國平安、貴州茅臺、分眾傳媒等7只股票,基金減持市值超過50億元。
平安策略先鋒混合的基金經理認為,下一階段主要有兩大機會:一是經濟托底預期帶來的基建、地產產業鏈機會,比較偏中短期博弈邏輯;二是尋找比較優質的成長性個股機會,多見于消費、科技板塊,比較偏中長期邏輯。
債券基金是去年市場中唯一的亮點,對于2019年債券市場走勢,投資者頗為關注。建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李菁認為,宏觀政策將會更注重“穩增長與去杠桿、強監管”的關系,全市場流動性將維持中性偏寬松格局。美聯儲加息周期接近尾聲,國內貨幣政策操作空間打開。但政策對經濟難有立竿見影的拉動效果,且通脹中樞抬升空間有限,因此寬松的貨幣環境可能依然存在,債牛行情可能將延續。(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