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科創板和注冊制總體方案獲批,意味著科創板制度規則、上市標準、首批企業都已經蓄勢待發,據了解,相關細則有望在春節后落地。
科創板落地倒計時
隨著深改委審議通過科創板總體方案,市場預期科創板相關細則將很快出爐。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科創板和注冊制的同步推進,是A股市場化改革、法制化改革以及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突破。科創板總體實施方案獲批,表明科創板頂層設計基本成型,“科創板+注冊制”上市標準和制度規則有望春節后出臺。
在科創板實施方案獲批的同時,與之相關的準備工作正加速推進。
“證監會正日夜工作推動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和試點注冊制盡快落地。”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二十三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表示。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鄭楊日前表示,上海將全力配合證監會和上交所推動科創板盡快落地,正抓緊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配合做好方案的制定、規則的完善、配套制度的建立、技術系統的開發等工作;二是培育、篩選后備企業;三是對標科創板企業的標準和特點,做好企業上市前后的服務保障。
據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經過近一段時間緊張籌備,科創板試點注冊制相關細則和具體方案有望近期發布。內容包括科創板上市標準、承銷方案、交易制度、注冊制試點方案等方面。
國泰君安最新研報指出,科創板推進速度明顯快于預期,預計科創板細則征求意見稿將于兩會后推出,首批科創板公司最快將于二季度推出。
科創板首批企業猜想
誰將成為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誰有望成為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
在科創板規則未落地前,監管層多次聽取市場意見,從透露出的內容來看,科創板可能會設置多套上市標準,包括市值10億元以上,連續兩年盈利,兩年累計扣非凈利潤5000萬元;市值10億元以上,連續一年盈利,一年累計扣非凈利潤1億元;市值15億元以上,收入2億元,3年研發投入占比10%等6種情況。
券商推薦的候選企業需要滿足多項要求,包括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相關技術突破國際封鎖;相關技術是企業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企業主要收入來源于其技術;具有成熟的研發體系,研發團隊;具有成熟的商業模式等。
五大行業更受青睞: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軟件、物聯網等;二是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三是新能源及節能環保;四是生物醫藥,主要包括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五是技術服務領域,包括半導體集成電路等。
近一段時間,地方政府、券商、創投等各方正摸排篩選所覆蓋的高精尖科技企業。據了解,科創板首批試點企業的選擇以券商報送為主。一家龍頭券商投行人士透露,上報工作很早就已經完成,企業必須具備硬科技的特點。
證監會上海局網站21日公告,從納斯達克回歸的明星半導體設計公司瀾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4日向上海監管局提交IPO輔導備案。目前,瀾起科技奪得科創板第一家上市企業的呼聲最高。
而優刻得、瀾起科技、容百新能源等一批公司,成了科創板首批熱門候選企業。
對A股市場影響有限
科創板的腳步越來越近。作為資本市場增量改革,科創板推出對A股市場有什么影響?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科創板是資本市場改革的先行先試者,代表著資本市場未來改革的一個嘗試,試點成功后有望在A股市場推開。而科創板大批新經濟優質企業上市,A股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公司占比將持續提升,并為市場引入活水引來新的投資人。
“長期來看,科創板對現有市場會產生競爭性作用。”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增量企業融資需求,需要增量的資金與機構投資供給。中期來看,創業板、新三板等的優質企業估值中樞將上升。短期來看,一些創投概念的炒作會逐漸回歸理性,領先的創投公司有望兌現收益。
中信證券認為,科創板的落地將擴大優秀科技公司的供給,短期可能造成市場資金分流,但不改變成長性明確的科技公司的長期上行走勢。“當前A股科技股公司市值占比僅為8%,顯著低于美股市場的26%,優秀有競爭力的公司引入有助市場長期向好。”(鐘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