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2019年1月30日訊 中國資本市場1月30日迎來了科創板和注冊制試點改革方案。證監會當日發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上交所配套業務規則隨即開始公開征求意見。這項將深刻改變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設計有哪些亮點和突破?一起來看!
5套更包容指標虧損企業可上
科創板來了,哪些科創企業能上?改革方案明確了科創板聚焦的行業,將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
科創板根據科創企業特點,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紅籌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同時,科創板引入“市值”指標,與收入、現金流、凈利潤和研發投入等財務指標進行組合,設置了5套差異化的上市指標,可以滿足財務表現不一的各類科創企業上市需求。
資金門檻50萬元還要有兩年經驗
針對科創企業業務模式新、不確定性大等特點,科創板對交易機制進行了創新,以平衡“防止過度投機炒作”和“保障市場流動性”的關系。
與現有市場不同,科創板股票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為盡快形成合理價格,新股上市后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與此同時,科創板引入了盤后固定價格交易,以滿足投資者在競價撮合時段之外以確定性價格成交的交易需求。
為提升市場流動性,科創板不再要求單筆申報數量為100股及其整倍數,最低單筆申報數量提高為200股,可按1股為單位進行遞增。
科創板設立了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個人投資者參與科創板股票交易,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的資產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并參與證券交易滿24個月。不符合這些條件的投資者,可以通過買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
退市“三個更嚴”
科創板和注冊制試點要推進,必須暢通退市出口。上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科創板退市制度的設計中有“三個更嚴”。
標準更嚴。不僅明確重大違法類退市情形,還多維度刻畫“空心化”企業的基本特征,不再采用單一的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同時增加信息披露或者規范運作存在重大缺陷等合規性退市指標。
程序更嚴。簡化退市環節,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程序,對應當退市的企業直接終止上市。
執行更嚴。“空心化”企業粉飾財務數據規避退市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科創板退市制度對此特別規定,如果上市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源與主營業務無關,有證據表明公司已經明顯喪失持續經營能力,將按照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啟動退市。
試點注冊制信披核心凸顯
注冊制試點怎么搞是市場關注焦點之一。改革方案明確,合理制定科創板股票發行條件和更加全面深入精準的信息披露規則體系。上交所負責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證監會負責科創板股票發行注冊。證監會將加強對上交所審核工作的監督,并強化新股發行上市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在試點注冊制過程中,上交所還將設置科創板上市委員會與科技創新咨詢委員會。
上交所表示,將著重從投資者需求出發,從信息披露充分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角度開展審核問詢,督促發行人及其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與此同時,明確審核時限,穩定市場預期,實行全程電子化審核,向社會公布關鍵節點的審核進度時間表,強化審核結果的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