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訊】(記者 吳玉函)19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當日在開展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操作500億元的基礎上,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天,中標利率為2.5%。當日無逆回購到期,央行實現凈投放1200億元。
當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顯示,除3個月期限的利率上行、一年期限利率持平,其他期限利率均有所下行。
近期央行超預期操作接二連三,市場寬松預期進一步升溫。自月初下調MLF操作利率、接連兩次新作2000億元MLF后,本周一央行開展了1800億元7天逆回購,4年來首次調降逆回購操作利率。本周二央行繼續凈投放1200億元。
國泰君安固收分析師覃漢指出,逆回購利率下調后,全面寬松預期可能開始升溫,但分歧仍然存在。從股債普漲的市場表現來看,市場的第一反應是貨幣政策寬松。從歷史來看,典型的逆回購利率下調確實是總量寬松的一環,近兩次均發生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點。但央行兩難局面仍客觀存在,對于全面寬松,市場態度可能從“驗真”轉向“證偽”。
本周三,也就是11月20日將公布新的LPR報價利率,業內認為央行在此之前下調MLF利率和逆回購利率,可以充分引導LPR利率下行,推動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表示,逆回購利率下降有利于降低銀行平均邊際資金成本,特別是對于銀行間市場資金融入量較大、民企信貸占比較高的中小銀行,貨幣市場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其負債端成本。
19日國債期貨延續上漲態勢,全線收紅。截至收盤,10年期主力合約漲0.12%,5年期主力合約漲0.10%,2年期主力合約漲0.06%。
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債市震蕩格局暫未打破,收益率有效突破前期低點的難度依然很大,但收益率向下突破可能性已經顯著高于向上突破。但債券收益率大幅下行,不確定因素很多。在處于周期底部的背景下,全球經濟企穩是可能的,從基本面角度對債市形成制約。
相關鏈接
央行“三板斧”
19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操作500億元,“中標利率”3.18%,比上一次“中標利率”降低2個基點。
值得注意的是,11月5日央行公布一年期MLF的“中標利率”降低5個基點,至3.25%;11月18日央行將7天期逆回購操作(OMO利率)中標利率,下調5個基點,為2.5%;11月19日,央行連續動作,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央行上述“三板斧”之后,市場仍在期待后續。11月20日,本周三,LPR利率將進行第四次報價,市場預期大概率繼續下調LPR利率5個基點。
央行這一系列措施,央行向外界釋放了更加積極的信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雖然有通脹高企、內外平衡等因素掣肘,但央行還是更加關注穩增長、穩就業、降成本,可能會視情況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力度。
在央行近期持續引導資金利率下行的推動下,銀行等各個層面整體資金面都不太緊。來自資金面的各種數據情況也在釋放資金寬松的信號。11月19日,上海銀行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全線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