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2年1月21日訊(記者 朱琳)2021年,深圳人民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總行總局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新發展理念,貫徹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全國首創深入社區開展政銀企對接,全力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工作,全面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積極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聚焦“雙區”建設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各項業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全國首創深入社區政銀企對接成效亮眼,金融精準支持實體經濟質效大幅提升
推動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指導轄內金融機構落實好降準等貨幣政策,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截至12月末,深圳市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72萬億元,同比增長13.6%。有序推進LPR改革,2021年全市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49%,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為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全國首創深入社區政銀企對接,聚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深化融資支持。常態化開展深入社區穩企業保就業專項行動,獲評深圳市營商環境改革優秀案例,截至12月末,走訪對接企業16.2萬家,5.8萬家企業獲得授信1303.0億元,其中首貸企業家數占比14.6%,信用貸款家數占比38.7%。推動鹽田區、福田區、寶安區、龍華區設立首貸服務窗口,開展小微企業首貸戶培育專項行動,專項行動被列入深圳市“十大市場主體獲得感提升專項行動”。扎實開展“貸動小生意,服務大民生”金融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專項活動,截至12月末個體工商戶授信戶數超過34萬戶,同比增長83.4%。
充分發揮結構性政策工具作用,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中的信用貸款占比始終位列全國前茅。深化兩項直達實體經濟工具的精準支持作用,工具出臺以來至12月末,推動轄內銀行為3186.55億元貸款本金辦理延期,惠及22.7萬戶企業;支持地方法人銀行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641.69億元,惠及12.98萬戶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信用貸款占比始終位列全國前茅。
推動深圳金融機構普惠小微貸款實現“量增、價降、面擴”。截至12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2064.66億元,同比增長29.7%,高出各項貸款增速16.1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授信戶數101.27萬戶,同比增長53.17%。全年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2020年平均水平下降0.23個百分點,降幅比企業貸款利率整體降幅高出9個基點。
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深圳綠色金融工作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
推動深圳赴港發行全國首支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及綠色地方政府債券,廣受國際投資者追捧。2021年10月12日,深圳市在香港成功發行國內首支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50億元人民幣,其中一般債券11億元,專項債券39億元。專項債券為經過香港品質保證局認證的綠色債券,用于城市軌道交通和水治理等項目。本次債券發行受到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的廣泛關注,共吸引來自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共計89個賬戶下單認購,訂單規模達174億元,實現3.48倍超額認購。
創新機制推進政銀企綠色融資對接,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合作,與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簽署綠色金融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1年9月共同舉辦綠色融資政銀企對接會,會上達成綠色融資意向授信225億元,綠色債券承銷意向70億元。指導轄內銀行加大對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三大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申請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2021年已發放合格碳減排貸款預計帶動年度碳減排量41萬噸。先后落地全國首單銀行間市場核電項目碳中和債、租賃行業碳中和主體信用債。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深圳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4192.68億元,同比增長17.75%;截至12月末,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余額236.86億元,同比增長128.29%。
探索開展銀行碳核算及環境信息披露,有效夯實綠色金融發展基礎。指導深圳市5家銀行開展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試點,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環境信息披露經驗,有效緩解綠色投融資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動金融機構積極承擔環境與社會責任。指導興業銀行深圳分行成為全國首個披露投融資活動碳足跡試算方法及結果的銀行。指導招商銀行成為首個發布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創新開展自身運營情況碳排放核算,摸清主要碳排放來源及特點,為科學合理踐行節能減排奠定良好基礎。
聚焦“雙區”建設,金融改革開放跑出新速度
“跨境理財通”試點成效顯著,持續鞏固深圳人民幣國際化排頭兵地位。深圳人民銀行聯合廣州人民銀行和廣東、深圳兩地銀保監局、證監局六部門發布“跨境理財通”試點實施細則。截至12月末,深圳20家試點銀行累計開立“跨境理財通”業務相關賬戶7453個,占內地試點地區(大灣區9市)賬戶總數的33.8%;跨境收付金額合計1.88億元,占全部試點規模的38.6%;雙方向投資產品交易額合計0.99億元,占全部試點交易額的37.9%。推動人民幣“跨境電商直通車”業務全年收款達918.9億元,同比增長81.5%,為電商節約手續費1.4億元。2021年,深圳市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3.10萬億元,同比增長25.6%,收付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三,占跨境收付總額的比重高達47.8%。
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持續擴容,推動數字人民幣逐步走進千家萬戶。開展“福田有禮數字人民幣紅包”“龍華數字人民幣春節留深紅包”“羅湖區數字人民幣春之禮”3輪外部可控促消費試點活動,近300萬人次參與,交易金額1.2億元。扎實推進數字人民幣場景建設,推動數字人民幣交稅、交電費等場景落地。持續優化數字人民幣受理環境,數字人民幣受理商戶超30萬家,基本覆蓋生活服務、零售消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教育醫療、智慧民生、政務服務等各領域。試點啟動兩年來,指導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郵儲銀行深圳分行、交通銀行深圳分行等試點機構推出試點活動264個,深圳已初步建立既有應用場景又有消費群體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
地方征信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推動深圳建成多元化征信服務體系。調研轄內全部77家銀行的數源需求,采集分析2210份中小微企業的平臺功能需求問卷。推動深圳征信服務有限公司實現與48家銀行的技術對接,截至12月末完成37家數源單位5.42億條數據歸集,實現深圳380萬活躍商事主體全覆蓋。2022年1月10日,在人民銀行總行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深圳人民銀行已完成對深圳征信服務有限公司的企業征信機構備案。這標志深圳建成集央行征信、地方征信、互聯網征信等為一體的多元化征信服務體系。
率先落地外匯領域多項創新試點,推動外匯領域改革開放向縱深挺進。全國首批落地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截至12月末,5家試點企業共辦理資金池業務5665筆、171.92億美元,助力企業降低財務成本。全國首創“銀行+外綜服企業”模式,拓展銀行跨境電商結算,助力2.7萬家電商企業解決“收匯慢、風險大、費率高”問題。落地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和粵港澳大灣區經常項目跨境保險匯兌便利化試點。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支持重點芯片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全國率先開展資本項目數字化服務,指導試點銀行線上為企業辦理6個高頻業務,切實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
穩妥推進支付領域創新,持續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全國首批落地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截至12月末,深圳轄內開立單位賬戶8464戶,累計人民幣資金收付812.5億元、外幣資金收付43.9億美元,預計節省財務管理成本1489萬元。穩步推進香港居民代理見證開戶業務試點,截至12月末,試點銀行深圳中行共開立16.21萬戶,開展交易786.96萬筆、53.94億元,占大灣區跨境代理見證業務總金額的90.66%。
穩步實施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順利完成首例創新應用測試。推動兩批共8個金融科技創新應用項目測試運行,涵蓋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覆蓋支付、信貸融資、征信、供應鏈金融和跨境人民幣收款等金融應用場景,完成全流程閉環測試。逐步推進深港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落地實施。
踐行金融為民,金融服務和金融管理質效不斷提升
積極實施支付降費,指導金融機構為447萬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累計減費讓利18.40億元。推進多項適老惠老支付服務,聯合市民政局指導平安銀行制發頤年卡77萬張,指導財付通公司推出老年人微信支付親屬卡。強化現金保障服務和管理,深入開展大額現金管理試點,構建整治拒收現金網格化工作機制,持續開展硬幣自循環進社區行動。持續提升國庫業務辦理的便利性,全國首創試運行海關退稅電子化,退庫處理時間縮短7-10個工作日,開通跨省異地電子繳稅試點業務。切實解決公眾的征信查詢需求,推進新增6個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網點,開通個人、企業信用報告線上查詢服務的銀行分別增至13家和10家。扎實開展存款保險宣傳,組織銀行常態化開展網點及社區存款保險宣傳活動,推進存款保險內容嵌入業務流程,不斷提升公眾認知水平。統籌推進金融教育新機制落地見效,在與深圳銀保監局、證監局、市金融局、市教育局、深交所創新金融教育機制框架下,統籌共建深圳市金融教育示范基地工作機制,授予5家銀行首批“深圳市金融教育示范基地”稱號,進一步發揮金融教育公益性場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