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價格頻繁暴漲暴跌、投機炒作氛圍狂熱,圍繞數字資產的亂象甚至犯罪行為已引起各方高度關注。日前,比特幣交易再遭商業銀行“封堵”就是一例。
“我本想在網上申請辦理一張信用卡,結果卻被騙了2萬多塊錢!”家住重慶市銅梁區的尹女士說起自己被騙的經歷仍記憶猶新。近日,經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董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三個月,緩刑二年六個月,并處罰金7000元;判處何某某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六個月,并處罰金5000元,責令 ...
?記者近期在廣西調研了解到,以網上商城、投資理財、愛心慈善、虛擬貨幣等為名義的新型網絡傳銷呈現多發態勢,這種無接觸、分散化的傳銷形式更具隱蔽性,傳播更廣、危害更大。基層反映,網絡傳銷前期識別難度大,打擊涉傳行為面臨證據收集難、行政處罰執行難等問題。專家建議強化數據化實戰,延伸監管觸角,打、防、管組 ...
相比權益類基金發行遇冷,“固收+”產品的銷售情況還算不錯。不過,多名基金經理表示,今年是“固收+”產品的試金之年,去年借權益類市場大漲而“雞犬升天”的產品將面臨考驗,收益與回撤之間的平衡將更受重視。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僅偏債型基金及混合二級債基的首尾業績差就已經達到30個百分點。
截至2021年3月末,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規模達25.03萬億元,同比增長7.02%;全市場新增理財投資者817.15萬,達4979.63萬,今年前3個月累計實現理財投資收益2095.83億元,較好地滿足了投資者的資產保值增值需求。
市場上所謂的一些養老金融產品,名字上冠以“養老”二字的金融產品、投資產品比較多,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不具備養老的特征,都是一些短期的投資工具,與其他理財產品、基金投資沒什么差別。
在信息網絡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當前發展最快、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刑事犯罪。如何有效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突破口在哪里?如何保護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圍繞這些消費者關注的話題,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和業內專家。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各類互聯網平臺及理財投資產品層出不窮,一些機構邀請明星代言推廣或站臺,存在過度宣傳、承諾高額回報、誤導性宣傳等問題,嚴重損害了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為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1年第二期風險提示,提醒金融消費者要理性看待明星代言,切實防范金融陷阱。
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博士認為:目前,市場屬于牛市中后期調整風格階段性搖擺,之后會延續前期的趨勢。市場中期主線是轉型升級,并建議大家可重點關注智能制造和大眾消費領域。
棄用手機號沒注銷,不算事?銀行卡里近10萬元突然沒了!如今信用卡詐騙的方式層出不窮,很多人已經練就很強的防范意識,不亂點鏈接、不相信轉賬、不輸入驗證碼,不過就算這樣也有可能“中招”。
?今日,支付寶開放平臺官宣,收錢碼提現免費服務再延長3年,至2024年3月31日,且提現免費不設單筆上限和單日上限。
“誰能想到銀行理財產品也要搶購?”投資者小樊感慨,雖然“蹲守”很久,最終還是沒買到某款理財產品。近期,A股市場調整,權益類基金凈值縮水,不少像小樊一樣的基民決定把資金轉投銀行理財產品。
圍繞手機租賃業務,貸款中介瞄準了大學生。記者注意到,近日有貸款中介在部分貸款相關論壇發言區推出了關于在校大學生的指定貸款“福利”產品。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空倉”“基金直下三千尺,千金散去不復來”“基金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找我還?”8日晚間,“基金人已虧到毫無波瀾”登上微博熱搜。這條熱搜下,不少基民化身詩人“辛棄基”“司馬光”“白交易”,為手中發綠的基金寫起了詩。
機構抱團重倉股春節后出現大幅回調,因持倉虧損的基金也在年后屢屢登上社交平臺熱搜榜。進入3月,盡管新基金發行數量依舊較多,但面對當前市場環境,投資者的投基熱度有所降溫。
當下,網上理財成為一種投資熱門,而一些犯罪嫌疑人也將“掙錢”的目光投向了這個領域。江蘇省常州市反詐騙中心近日公布3起網上投資理財類詐騙案件,希望大家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多加警惕,以免踩“坑”。
1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葉海生撰文表示,穩步推進股票、債券發行市場的開放。
“以房養老”,簡言之就是老年人將擁有產權的住房抵押給銀行或特定的金融機構,以取得貸款用于養老,老年人在世時仍保留房屋居住權,去世后則用住房還貸。
今年以來A股繼續上行,每天萬億的成交額把上證指數推升至3500點區間,公募基金掀起發行熱潮,基金經理們頻頻登上熱搜。與此同時,A股的“核心資產”已經走過了兩年大牛市,高企的估值仍然需要業績驗證。隨著農歷春節臨近,A股即將迎來長時間休市,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又一次成為投資者密切關注的話題。
截至2月7日,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報3.9萬美元,這是繼1月8日首次突破4萬美元關口后,又重新回到高點。相較于年初的不到3萬美元,漲幅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