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經營中心頻道>文化>頭條新聞>

國學研究應緊扣時代脈搏

國學研究應緊扣時代脈搏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近日,“國學教育與德性培養高峰論壇”、第二屆“湖廣中哲論壇”相繼在深圳舉行,來自廣州、武漢、鄭州和福建、廣西等地的學者齊聚深圳,敞言述說,進一步推動了國學研究與教育。

國學在當代文化思潮中展現了非同一般的活力,尤其有關儒學、中國哲學的研究與教育普及的討論持續不斷。近日,“國學教育與德性培養高峰論壇”、第二屆“湖廣中哲論壇”相繼在深圳舉行,來自廣州、武漢、鄭州和福建、廣西等地的學者齊聚深圳,敞言述說,進一步推動了國學研究與教育。

國學教育不能脫離現實來談

當代的國學研究已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在現代文化的語境和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國學教育的作用?在深圳大學舉行的由深圳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中山大學禪學與中國文化研究所、壹讀書會主辦的“國學教育與德性培養高峰論壇”上,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禪宗與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馮達文在會上強調,當下的國學教育不能脫離社會現實來談。

深圳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所長景海峰指出,當下的國學研究和教育沒有主動“走出去”,與社會形成較好的融合。而由民辦企業機構主辦的讀經班、學堂的活躍擴張,讓“國學熱”不斷升溫,對高校的國學教育反倒形成某種“倒逼”。“‘國學熱’興起之后的儒學復興活動,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演進,已經由微漸著,面臨著重要的關節點。”為此,景海峰仔細梳理了當代儒學發展的形態及趨向。他認為,今天的儒學應是完全基于現實的要求,是和世界變幻的風云、時代發展的脈搏和社會大眾的意愿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當前的國學已經影響并激發帶動了學術教育和社會各階層參與研究討論的熱情。國學教育與德性培養之間有何聯系?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張豐乾的發言主題為“國學傳承的健康渠道與市民文化素質提升的有效途徑”,他表示,國學傳承的健康渠道應該是以經典研讀為核心的,而不是機械地背誦或極端化地實踐。“研讀”的意義在于養成自覺的學習習慣,審辨的思維方式和切磋琢磨的討論能力;市民文化素質提升的有效途徑包括對于家庭文化建設的重視,對于經典的深造自得,對于兒童讀物的分析,對于統編教材的提升,對于日常言行的反思等。

深圳大學哲學系教授王立新主要析述了宋代理學家胡宏的教育思想。王立新認為,胡宏跟其他理學家一樣,他的教育思想的目標,在于培養君子的人格,同時也是為國家和民族培育有用的人才——是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而不是只有點手藝和手段,缺乏社會擔當的普通謀食者,這一點對于我們今天的國學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時代需要作為方法的中國哲學

作為國學繞不開的議題主干,中國哲學研究與寫作已經建立起成熟的框架。據了解,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本用現代學術方法系統研究中國哲學的專著。近年頗多學者承認,此書的出版,是中國哲學學科成立的標志。2018年是此書完稿100周年,借此一大因緣,由深圳大學國學院承辦的第二屆“湖廣中哲論壇”邀請了武漢大學、湖北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近七十位學者,結合自己的研究與教學,從各自角度,就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形成、發展,面臨的科際整合、現實困境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記者看到,此次論壇的議題非常豐富,包括中國哲學史學科的系統建構與發展歷程;有關《中國哲學史》教材編撰的相關問題;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方法:中學與西學;中國哲學的材料選擇與敘述范式等。

與會學者提出“時代需要作為方法的中國哲學”等。其中,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少明表示,也許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胡適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的意義,它不僅對中國有意義,也為西方人理解中國提供了一個入口與路徑,對此應該還有更多探討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陳蘇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久久永久免费精品视频网站 | 日本少妇精品亚洲第一区 | 午夜国产精品500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四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