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理想的家——小空間設計的66個法則 作者:[日]大冢泰子 譯者:李晉琦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4月
?? 張田園
乍一看本書的名字——《理想的家——小空間設計的66個法則》,便能夠引發人無限的興趣。誰不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充滿設計感又溫馨獨特的家呢?!不論目前你居無定所,還是早已有了一個小家,不如翻開這本書看看吧,從實用的角度來說,你或許能夠從書中得到一兩點啟發,不用請室內設計師,以最經濟的方式便可以設計出讓自己滿意的小屋。此外,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建筑師大冢泰子,曾參與設計眾多住宅,多次獲獎,她在書中所呈現的部分設計展現出時下較為流行的日系簡約風格,而她所秉持的以人為本、化弊為利的設計原則,也非常值得借鑒參考。
細細品味,不難發現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作者敏捷靈活的思維和智慧,住宅的建筑與設計不單單是構圖和數據測量那么簡單,還要綜合運用其他知識,比如大自然的通風和日照規律、建筑材料的特性,甚至還有對法律和植物的了解。作者靈活地運用各種知識往往給讀者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按照固有的思維,大部分客戶都會傾向選擇買南面的基地,因為南面基地日照充足、通風條件良好,北面則陰沉灰暗。而出于預算,一些客戶無法負擔起朝南基地。就在快要陷入買南面還是北面的死胡同時,作者跳出來說,其實買北面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北面常年光照量相對穩定,如果設計得當,改一味的封閉式墻壁為玻璃磚,或者設置天窗、在透光處將房門設置成網狀拉絲結構等,便可以充分采到光線,居室照樣明亮通透。這樣說來,還避免了買南面而要遭受陽光強烈直射的煩惱。你看,讀到此處,想必有了豁然開朗的驚喜吧。
作者靈動的思維還體現在對立二元素的轉化上,在旁人看來是劣勢的部分,到了她手里反而成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屋頂斜面部分通常使房間顯得過于窄小,然而事實上在傾斜面以木質材料裝飾可以創造出溫馨的效果,這反而是天花板過高的房間所達不到的效果。讀者通過種種類似案例的了解,也許有了自己的想法,正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當下你還在為家中某個不如人意的部分悶悶不樂,不如換一種角度思考去解決問題,或許能夠得到出乎意料的結果。
作者似乎非常享受設計的過程,她說:“在思考設計的過程中,是采用鄉村風格的廚房,還是刊登在室內設計雜志上的廚房,抑或是統一材質的不銹鋼專業廚房——夢想不斷生長。”正是由于真心熱愛這份職業吧,在作者看來,光依靠死板的數據來定制房間是毫無“人性”——也就是舒適性可言的,她更愿意與客戶進行深入交流,談興趣愛好也好,談事業上的煩惱也好,從多個角度了解客戶,進而根據客戶的喜好進行設計。作者盡可能以“人”為重點來進行設計,在她所講的66個法則中,幾乎每一個法則都強調首先要考慮居住者的感受,是否宜居,如此,她在家裝設計上給人帶來了更多的啟發和創新思維。比如根據人的活動和流動性的感受,一般在晚餐準備階段時,家人會坐在客廳沙發上談天娛樂,飯菜做好時會移動到客廳享用晚餐,接著又回到客廳小憩。參照這一活動流程,當苦惱家中空間太小時,為何不直接設計開放式的廚房呢?把廚房、客廳與餐廳三者相互關聯,放在同一較大的空間里,連做一個整體,便能夠顯得寬敞許多。試想,如果在有限的空間里將餐廳、客廳、廚房分別隔開,不但顯得空間更為狹小,還會導致日常活動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