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行業資訊頻道>文化>文化首頁推薦>

《巴顏喀拉山的孩子》作者希望帶領讀者走進藏地

《巴顏喀拉山的孩子》作者希望帶領讀者走進藏地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近日,作家楊志軍攜新作《巴顏喀拉山的孩子》現身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與大小讀者交流創作過程、寫作心得。

楊志軍

楊志軍及其著作《巴顏喀拉山的孩子》


深圳商報2019年03月18日訊 (記者 聶燦)這是一本不同尋常的書,用詩意的語言,細述宏大生命主題,帶領讀者走進藏地游牧少年的精神世界。近日,作家楊志軍攜新作《巴顏喀拉山的孩子》現身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與大小讀者交流創作過程、寫作心得。


楊志軍,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環湖崩潰》《海昨天退去》《大悲原》等,散文集《藏獒精神》,兒童文學《最后的獒王》《駱駝》《海底隧道》等。曾獲全國文學新人獎、《當代》文學獎、新浪最佳文學類圖書獎等,部分作品被譯介到國外。


《巴顏喀拉山的孩子》是一部書寫藏地的兒童小說,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作品從孩童的視角,以一個詩意澄凈的故事,著力探討和展現在現代社會人對自然攫取能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傳統家園如何守望、人性如何守護等問題。小說圍繞藏地少年喜饒一家展開。喜饒家世代生活在黃河的源頭巴顏喀拉大草原。草原、牛羊群、藏獒就是他們的全部財富和生存依靠。但巴顏喀拉山草原由于大氣變暖和牲畜采食過度,面臨退化,環境日趨惡化,牧民原始傳統的生活日漸艱難,最后到了難以為繼的狀態。面對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生態與發展、原始的信念與新興的思想這些沖突,樸實的牧民們該怎么面對呢?故事由此展開,折射出在中國城鎮化大背景下藏地牧民的命運轉折,一個時代的嬗變。整部作品蘊含著作家楊志軍對自然環境、人性倫理、生命存在的深刻反省和理性思考。


楊志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每次寫作都是一次洗禮,“尤其是創作兒童文學作品時,會不自覺地以兒童視角去看世界,內心會變得更加簡單、干凈而純粹。游牧文化逐漸在地球上消失,青藏高原幾十年前還存有游牧文化,但是定居化后就幾乎消失了,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牧人的飲食結構比較單一,主要是牛羊肉、奶制品、青稞、糌粑,沒有蔬菜和水果,這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壽命。新中國成立前牧人的平均壽命是35歲,定居化后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平均壽命達到65歲以上。新的文明帶來這么多的好處,伴隨著這種到來,也必然有一些是要有失去的。作為作家,應當要記錄。”楊志軍說。 


[責任編輯:肖紅艷]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欧洲另类中文字幕 | 自拍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伊人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