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為更好地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以創新的活動形式提升社區居民的文明素養,桃源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攜手壹書文化在轄區內12個社區開展12場“‘漢字與修身智慧’社區居民文明素養提升”專題文化講座,邀請壹讀書會創始人、知名閱讀推廣人、《漢字與修身智慧》的作者劉建彪擔任主講嘉賓,從中華文明的基因(漢字)出發,解讀深圳市民公約,旨在啟發居民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之下,踐行文明禮儀,用實際行動去推進文明城市的創建。
11月13日下午,本系列活動的第五場講座在長源社區工作站拉開了序幕。講座開始前,社區工作人員為每一位聽眾發放《深圳市民文明手冊》、《漢字與修身智慧》等學習資料。“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家園?”“文明城市從哪里開始?”“每年的11月是深圳的什么月?”主講人劉建彪老師善于以提問激發聽眾的興趣,希望借此促發大家的思考。“清潔美麗、溫暖包容、崇美尚文、敬畏規則、放飛夢想是一個理想家園的主要特征”,他解釋道,建設文明城市重在行動,而行動的前提是思想轉變,思想和精神文明才會促進文明行為的真正落實。
接著,劉老師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給聽眾分析了一些發生于日常生活中的文明反例,譬如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橫穿馬路,他指出這些行為有悖于深圳市民公共文明公約,是城市文明建設的“絆腳石”,他希望大家以此為鑒,杜絕不文明行為。
接下來,劉老師針對深圳市民公約提出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結合《漢字與修身智慧》書中提及的36個漢字,首先對“禮”字的定義進行了高度的概括:“禮”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遵守規則、文明用語、尊老愛幼、與人為善......從廣義上說,凡是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的行為都屬于‘禮’的范疇”,劉老師進一步說道,只有摒棄禮貌的形式,發自內心地恪守并踐行禮儀規范,才是真正的懂禮。此外,劉建彪老師對“寬”的內涵和意義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以“心寬是福”“心寬天地闊”“退步寬平、責人宜寬、富宜寬厚”等俗語為例,告訴大家 寬容大度是為人處世的智慧。(通訊員:楊婷姻 攝影:田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