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志,也是中華文明的顯著標志,由于漢字的獨特起源(象形,會意等),每一個文字后面都有一個寓意及生命智慧,因此,漢字在中國幾千年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對一代代人的美德與文明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為更好地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以創新的活動形式提升社區居民的文明素養,桃源街道辦委托深圳市壹書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在轄區內12個社區開展12場“‘漢字與修身智慧’社區居民文明素養提升”專題文化講座,邀請壹讀書會創始人、知名閱讀推廣人、《漢字與修身智慧》的作者劉建彪擔任主講嘉賓,從中華文明的基因(漢字)出發,解讀深圳市民公約,旨在啟發居民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之下,踐行文明禮儀,用實際行動去推進文明城市的創建。
11月14日下午,該系列活動的第八場文化講座如期在桃源社區黨群活動中心舉行,活動還沒開始,社區多功能室已經坐滿了聞訊而來的社區居民,“創建文明城市重在行動,行動由我們的思想和觀念決定。因此,成為文明市民的第一步是從轉變思想開始。”劉建彪老師娓娓道來,“漢字作為中華文明基因,一代一代地滋養我們的思想和靈魂,深入了解漢字后面的文化傳承,能更好地幫助我們提升自身的文明素養”,現場聽眾頻頻點頭,感受獨特的文化傳播。
劉建彪老師指出,創建文明城市,成為文明市民,核心在“禮”與“善”,禮的本質是對別人的尊敬與友善,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一座城市的居民,如果都能禮敬與禮讓,每個人都心懷善念,與人為善,這座城市一定處處閃爍著文明之光。
講座中,劉建彪老師通過交互式問答及歷史小故事,為社區居民帶來了一場生動活潑、趣味橫生的創建文明城市宣傳課程。
據悉, 《漢字與修身智慧》是一本關于美德教育的親子讀物,也是一本個人文明素養提升的讀物。本次系列講座是從修身36個字中篩選出與深圳市民公約密切相關的十個漢字:“愛”(熱愛祖國)、“勤”(勤儉持家)、“孝”(尊老愛幼)、“敬”(敬業盡職)、“德”(熱心公益、關心他人)、“信”(誠實守信)、“和”(鄰里和睦、夫妻和諧)、“儉”(適度消費、勤儉持家)、“禮”(禮遇外賓、熱情友好),“寬”(寬容大量、與人為善),通過漢字的解讀, 旨在引導市民踐行文明禮儀,提高文明素養,傳承中華文明。 (通訊員:楊婷姻 攝影:田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