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深圳》叢書作者聚談會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尚書吧舉行。
深圳商報2019年12月16日訊 (記者 聶燦)“我們的非虛構深圳”作者分享沙龍、《我們深圳》叢書作者聚談會近日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尚書吧舉行。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社長胡洪俠,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總編輯郭洪義、副總編輯孔令軍和《我們深圳》叢書作者吳曉雅、謝湘南、王國華、王俊、孫霄、涂俏、陳瑛等親臨現場,與讀者一同分享了他們思想和經歷過的非虛構深圳。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3部非虛構文學作品《大轉折:深圳1949》《街巷志:行走與書寫》《歌聲起處:深圳流行音樂四十年》近日獲評第6屆“深圳十大佳著”。同時,《街巷志:行走與書寫》獲得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第5屆“九江龍”散文獎金獎;《大轉折:深圳1949》獲得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第3屆“有為杯”報告文學獎優秀獎。
4年來,《我們深圳》叢書匯聚了來自各個領域的文化學者。有作家楊爭光、張黎明,圖書館人吳晞,歷史學者孫霄,紀錄片導演和作家涂俏,作家、媒體人王國華,文化推動者陳瑛,客家文化研究者羅敏軍,深派文化學者老亨,作家吳曉雅,音樂評論人王俊,電影評論人王樽,詩人和媒體人謝湘南,媒體人阮飛宇、錢漢江、錢飛鳴、蔣榮耀等。
《我們深圳》文叢是一套定位深圳人文的非虛構叢書。計劃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層面,帶領讀者發現深圳,題材包含人物、自然、地理、科技、藝術、創意、歷史以及人文共100個主題。從內容上我們將圍繞小切口深挖掘,講述一個民間的深圳、個人的深圳、充滿情懷的深圳,深入挖掘,撰寫內容,做到原創、獨特和深入。
作為中國一座迅速崛起的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深圳的歷史變化是翻天覆地的。深圳的歷史變遷圖是怎樣的?她的文化遺存在哪里?她的家譜是如何傳承?《我們深圳》這套叢書正是了解這些歷史變化的“解密寶典”。
據介紹,《我們深圳》文叢有其獨特的視角和表達方式。首先,該文叢以非虛構的寫作方式記錄了深圳曾經發生的歷史與文化。叢書的作者都是深圳經濟特區建設者和親歷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以其個體經歷為線索記錄了深圳歷史的各個瞬間;其次,文叢內容豐富多彩,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和各個人群的經歷,有非常珍貴的歷史價值;文叢圖文并茂,裝幀精美,可讀性強。每一本書都配上了大量的歷史圖片,以圖輔文記錄歷史,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此外,叢書所記錄的深圳歷史的方方面面,填補了深圳正史的許多空白。宏觀敘事與微觀細節相結合,使歷史的面貌更清晰更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