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訊 (記者 徐婭)深晚記者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作為“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之一,深圳海洋博物館的建筑設計公眾咨詢,目前有了結果。公眾普遍認為,在科普教育的同時,更希望博物館體現“深圳特色、環境保護、互動體驗、研學實踐”等要素。
據悉,深圳海洋博物館選址于大鵬半島新大片區,三面環山,面朝龍岐灣,地理自然環境優越。海洋博物館將按照“海館相融、館園一體”的設計理念,強調建筑與周邊山、海、園、帶(濱海休閑帶)的公共連接與空間對話,并以“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為目標,建設成集收藏、研究、展示、科普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海洋博物館,打造海洋資源收藏展示中心、海洋文化教育中心、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公眾咨詢問卷一經發出,便獲得熱烈回應。5月29日至6月5日征集活動期間,主辦方共回收問卷258份。公眾建議不乏創新力和建設性,部分建議已被納入博物館建筑方案設計國際競賽的設計要求中。
從此次問卷調查總體數據和留言來看,除了常設的科普展陳之外,公眾更關注的是“深圳特色”“海城關系”“環境保護”“生命平等”“互動體驗”等方面,懷揣一顆對海洋、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講述“深圳與海”的故事。
受訪者認為,深圳海洋博物館作為“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項目之一,應充分展現深圳特色,從內容上深入挖掘本土優質海洋資源,以深圳發展脈絡詮釋城市與海的共生關系,以“創新技術”和“創意設想”等支持展示科普教育的同時,關注“保護海洋環境”和“保護海洋生物”。從參觀體驗角度出發,受訪者更希望在趣味性的“參與互動”和“研學實踐”上有更多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