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里的文明新村和幸福家園
2020-07-14 14:21
來源: 深圳特區報

特區里的文明新村和幸福家園

人工智能朗讀:

原標題:

特區里的文明新村和幸福家園

深圳1547個城中村3年上演“變形記”

光明區李松蓢社區新村圍合小區新建了社區公園、停車場等設施,環境越來越宜居。

完善的監控系統,保障著社區治安。

南山區蛇口漁二村內沒有了“蜘蛛網”,空間通透、巷道清朗。

光明區下石家村口的古井留住鄉愁。

燃氣進村入戶,讓居民享受到了方便與安全。

福田區水圍村成為“青年之家”,人氣越來越旺。

城中村視頻門禁全安裝全覆蓋。

再過一個多月,深圳經濟特區即將迎來建立四十周年的“生日”。從一座邊陲小鎮到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南海之濱上演了一場舉世矚目的“深圳奇跡”。

務實勤勉的深圳人,時常以“小漁村”來調侃身處的這座移民都市。這是一個奇妙的隱喻——40年間,上千個城中村為新深圳人提供了第一落腳點,可謂“深圳奇跡”得以成功的重要基石。

曾經,“臟、亂、差”是人們對深圳城中村記憶的“三字經”。如今,1500多個城中村已經“破繭成蝶”,安全隱患得到精準治理、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提升、文化記憶得到傳承延續、社區自治得到創新推動,越來越多的城中村蝶變為“街區客廳”和人們的“精神家園”。

居有所安

從“村”到“城”的生活方式變遷

因為一場疫情,70歲的張達蓮已經很久沒跳廣場舞了。在光明區鳳凰街道甲子塘社區住了20年,她眼看著小小的甲子塘,從黃土飛揚、坑洼不平的小村落,變成被公園“包圍”的高顏值社區。

商鋪整潔有序統一格調的外墻色彩,城中村巷道里由大理石小方磚鋪設的路面煥然一新,出租屋安裝了智慧門禁系統安全有序,甲子塘文體公園成為居民休閑娛樂的新去處,生態停車場的新建解決了停車難的需求……這個曾經名叫“鴨子塘”、有300多年歷史的城中村,如今成為2.7萬居民的美麗家園。

像甲子塘這樣的城中村,在深圳有1836個。在飛速城市化過程中,城中村一度是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突出、最復雜、最集中的矛盾點所在。以往經過多輪整治,城中村面貌有了一定改善,但“臟亂差”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觀,一些問題整治后再回潮。

面對頑疾,深圳拿出了應有的擔當。3年前,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深圳市城中村綜合治理行動計劃(2018-2020年)》出臺。由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牽頭,各級各部門聚焦短板、精準發力、綜合施策,除已經或即將納入舊改的城中村外,對共計1547個城中村進行了綜合治理。

這是深圳建市以來投入最多、范圍最廣、任務最全的城中村綜合治理行動,從根本上解決了一系列多年來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

此次城中村綜合治理,以社區治安、消防安全、用電安全、燃氣安全、食品安全、弱電管線治理、環境衛生治理、市容秩序治理、交通秩序治理、生活污水治理這十個方面為重點,既避免大拆大建,又有效提升了城中村的安全和環境水平。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三年來,密密麻麻的電線“蜘蛛網”不見了,各種線路全面“下地上墻”,讓城中村空間通透、巷道清朗;煲湯時煤氣不夠用的尷尬悄然消失,燃氣入戶讓居民享受到了方便與安全;社會治安狀況進一步優化,深圳前所未有地實現了城中村視頻門禁全安裝全覆蓋;電單車亂停亂放的亂象消失了,“劃線”規范讓按規矩停放成為大家共同遵守的習慣。

一水一火,曾是城中村安全隱患的主要來源。在治水領域,綜合治理行動對城中村進行排水管網雨污分流全面改造,按照“一棟一方案”的原則,因地制宜制定排水立管改造技術方案。如今,各村雨水統一收集進入河道,污水接駁進入市政管網或就地無害處理,黑臭水體不見蹤跡,污水橫流亂象消除。整治消防隱患,綜合治理行動則以完成“5分鐘”消防圈為目標,實現對城中村小型、微型消防站全覆蓋,對火災事故做到救早、滅小和“5分鐘到場”撲救。

走在城中村內寬闊的柏油路上,不難意識到,城中村整治不僅帶給深圳人告別“臟亂差”的獲得感,還讓居民實現了從“村”到“城”的生活方式的改變。

城市煙火

包容著奮斗留得住鄉愁

每當夜幕緩緩降臨,從空中俯瞰,山海交融、高樓大廈之中,深圳這座美麗的城市散落著璀璨的星星點點。特區輝煌四十年,這片土地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一個個至今存在了幾百年的村落就是最好的證明。

走進福田區水圍村,1368國際社區的名字,銘記著這個古老村落的建村年份,煙火氣十足的夜間經濟,成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經濟復蘇的鮮活例證。這幾年,福田區政府、深業集團、水圍股份公司聯手將29棟“農民房”打造成了集“生活+居住+休閑+聚集人才+創業”五位一體的人才公寓,成為900名來深創業青年的“青年之家”,為全市保障房供給體系成功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光明區馬田街道下石家村內,村頭一口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古井被完美保留,井旁的墻面上稍作藝術加工,雕刻著居民生活的場景,撰寫著該村的歷史,成為網紅景點。再看前方是一棵茂盛的龍眼樹,樹下是石桌石凳,一股濃濃的古樸氣息撲面而來。

在南山區海灣新村,這個始于明朝末年的小漁村,歷經百年滄桑,見證潮起潮落。在綜合治理中,從里到外又得到一次升華。藝術化的風雨連廊,精美的花壇花池,橫平豎直的管線,完善的安全設施,使小區顯得格外清新祥和。

像這樣延續城中村歷史文脈的還有南山區漁二村、龍華區白石龍社區、觀湖上圍村等一大批村落,傳統文化和記憶讓蝶變的城中村找到歷史長河中的坐標,增添了更多居民的歸屬感與自豪感。

3年來,深圳城中村綜合治理始終突出“一村一策”,注重“宜居宜業”雙促進,拓展城中村的產業功能,激發城中村產業活力,推動城中村產業轉型升級,使“握手樓”重獲新生,助力城市建設與發展。

公明下村二排的西柚小鎮,原來的56棟普通農民房,重新定位和產業升級后,成為遠近聞名的產業空間。該區域目前被植入技術服務、產業辦公、創業孵化、科技體驗、商務會議五大功能平臺,引入清華孵化器、西南政法大學生實踐基地、潮酷街區等,可實現年產值5.8億元、稅收3000萬元。

龍華區大浪街道、福田區上下沙村、大鵬新區較場尾等等,轉變成為一批主題鮮明的服裝、商貿、休閑旅游特色小鎮,立足本地業態發展需求,建設宜居宜商宜游的新型城中村。“我們希望通過努力,留住水圍的故事,讓歷史文化得到延續傳承,留住鄉愁、留住城市發展的記憶。”土生土長的水圍社區黨委副書記莊志榮說,村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留在社區工作,越來越多的新水圍人,成為這份城市記憶新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深圳之治

越來越多人心中“他鄉”已變“家園”

地處福田、龍崗、龍華三區交界,龍華區民治街道民樂村因其交通便利、租金相對低廉,成為很多人的“深圳第一站”。

“這幾年民樂村的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在這里居住,我們全家切身感受到濃濃的舒適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居民洪波在村內經營一家中醫診所,在民樂村內實現了宜居宜業。

完成十大綜合治理任務后,城中村的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得到了“革命性”的躍升,但如何鞏固綜合治理的成果,成為了擺在城中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通過優化內部機制、制定相應配套制度,民樂村引進成熟的花園小區物業管理模式,物業管理范圍覆蓋市容環境、管理秩序、生產安全、消防安全和治安防控,居民感受到了“花園小區”的物管服務。

為解決城中村綜合治理后的管理問題,深圳將城中村綜合治理與后續長效管理同步推進、同步謀劃,以推進更加規范有效的基層治理為導向,著力理順城中村長效管理的工作機制。3年綜合治理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下的綜合治理方向,邊治理邊鞏固,以社區工作站和村股份公司為載體,建立健全黨建進村工作機制。

在黨組織的引領下,一系列活動在社區也蓬勃開展起來,社區鄰里藝術節、百家宴、趣味運動會、廣場舞大賽等成了民樂村的例牌菜。民樂村還將每年的傳統節前一周確定為“幫扶慰問周”,開展鄰里守望幫扶志愿活動。黨建引領下,像民樂村這樣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在深圳諸多城中村內正在形成,成為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圳之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觀湖街道,率先成立街道黨建引領城中村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由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強化黨組織對城中村建設管理的核心引領作用,以黨建為統領,搭建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村黨支部-各個第三方管理機構的四級組織體系,實現資源共享、組織共建、問題共研,為城中村長效治理提供源源不竭動力和堅強組織保障。

黨建統領,標本兼治,多措并舉,3年來,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城管部門牽頭、各部門參與、各區聯動,以空前的決心、空前的力度、空前的氣勢,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沒有急功近利,不搞大拆大建,全市1547個城中村全面呈現新面貌,煥發新活力,展示新形象。

如今,城中村綜合治理3年行動即將完美收官,安全、干凈、有序、和諧的文明新村和幸福家園成為深圳城中村的全新定義。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向全球標桿城市邁進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這場持續3年的城中村變革?這無疑是“頂層設計”與“百姓需求”的契合與呼應。圍繞“將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體市民”的目標,包括城中村整治在內,深圳所作的努力,已經或正在變成市民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十而不惑,作為一座移民城市,這座美好城市散發出的巨大吸引力和凝聚力,把越來越多人的“他鄉”變為“家園”。


[編輯:陳彬]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中文字幕日本二三请区 | 亚洲色婷成人综合电影在线 | 日日久资源站中文字幕 | 思思久久精品视频熟女 |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国内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