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投筆從戎”“退避三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些歷史故事你的孩子可以說出意思和出處嗎?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國有五千年的寶貴歷史,歷史中的故事和人都能給孩子帶來正面積極的啟迪。學習歷史,對于孩子至關重要。《讓孩子用年表讀懂中國古代歷史》一書由團結出版社出版,本書共七冊,包括了自三皇五帝至清代結束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獨特的線性時間年表,為閱讀提供方便。
本書作者為中國古代歷史年表編審委員會,編創團隊熟悉歷史,文筆曉暢,喜歡普及歷史知識,對歷史有全面的了解。書中提供了重要的時間線索——年表。時間線索為歷史書的閱讀帶了便利。每個故事的頁眉處,都標注了與該故事大致同時的重要時間節點和歷史事件,在方便檢索和對照閱讀的同時,還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把握歷史的時間脈絡。
全書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注重細節描寫。尤其是對歷史故事詳細生動的描寫,增強了可讀性。全書還配有大量彩圖,增強孩子的閱讀興趣。
書中收錄了各個時期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分別依照帝王世系、后宮妃嬪、宗室藩王、文臣武將、風云人物等幾個部分,對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進行介紹。如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漢武帝,忠心報國的岳飛、文天祥,醉心權術的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美艷絕倫的趙飛燕、楊玉環,巾幗女將秦良玉,大宦官魏忠賢等。
閱讀本書時可以從故事鏈接入手,欣賞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如果對故事中的某個歷史人物感興趣或者有疑惑,再去翻閱表格年表中對這一歷史人物的詳細介紹和評價,加深對歷史人物的了解。時間年表對朝代更迭、事件詳細經過均一一注明時間,可以幫助讀者形成系統性的認知,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的時間脈絡。故事情節、時間線索、人物介紹三者點、線、面的結合使得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值得關注的是,本書由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韓兆琦先生作序推薦。他在推薦序中說道:對孩子來說,了解、學習中國歷史,有以下一些顯而易見的意義。一是增強人文修養。很多人常說這句話——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可是,如果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五千年歷史對很多人來說,就只是一句空洞的白話。二是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當我們從歷史書中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家鄉,或生活熟知的地方,竟然曾經發生過一些重要歷史事件,或與一些著名人士有關聯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愫,往往不自覺地增強自豪感,更加熱愛家鄉、祖國,甚至激發自己努力向上。三是學到一種歷史智慧。往小了說,讀史明智。往大了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從一定的時空縱深感中,我們超越了具體的事件和條件的局限,可以總結很多經驗智慧,形成格局見識,用在對未來事情的處理上。四是獲得道德品行方面的教益。人性是相通的。遨游在歷史故事中,就像坐上了時光機器,去體驗當事人的糾結和決斷,感受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從歷史人物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而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使自己變得更完美。(常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