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6日訊(記者姚苑)今天,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云上”開幕。由于疫情的影響,今年文博會首次采用“云端”形式舉辦,實現產品線上展示交易。展覽平臺為文博會官方網站、中國文化產業網、微信小程序“文博會+”,展覽時間從11月16日持續到11月20日,線上通道24小時開放。
模擬線下文博會場景,本次文博會在云平臺設置12大展館,分別是文化產業綜合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館、智慧廣電館、媒體融合·新聞出版館、電影工業科技館、粵港澳大灣區館、互聯網館、一帶一路·國際館、藝術品館、創意設計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和工藝美術館。
華僑城文化旅游節華南分會場
共有3243家企業(機構)21572件展品參展。在眾多的參展企業中,發軔于深圳的文化旅游央企華僑城集團(以下簡稱“華僑城”)格外引人矚目。華僑城集團今年以“1+N”的模式組團參展,在文化產業綜合館(1號館),華僑城集團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在“文旅融合”“文化強國”和“新型城鎮化”等國家戰略指引下企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及成果。
而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館(2號館)、粵港澳大灣區館(6號館)等場館,華僑城集團旗下歡樂谷集團、文化集團、西部集團、中部集團、文旅科技集團等二級集團所屬16家下屬企業和項目,以“文化+”為主基調,展示華僑城多年來順應文化和旅游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不斷創新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的一系列成果。
順德歡樂海岸plus街頭文化藝術節
高科技賦能傳統文化,3D線上展廳精彩紛呈
記者發現,很多展館在展示傳統文化時,結合了現代技術和創意。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字技術相遇,塑造出嶄新的文化產品,帶來豐富別樣的文化體驗。“走進”華僑城集團展廳,海濱文化公園、“灣區之光”摩天輪、“灣區之聲”演藝中心、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等場景映入眼簾,3D技術打造的展廳立體展示了其在文化節慶、文化扶貧、文化特色小鎮、文化主題景區等多元文化業態與科技深度融合的創新成果。
華僑城集團旗下文化集團孵化的中國非物質文化超級IP“小涼帽”衍生電影動畫及文創產品、文旅科技集團以虛擬IP智慧零售新模式打造的卡樂小店、歡樂谷集團結合5G、VR、AR等創新技術帶來的未來智慧化連鎖主題樂園、海南華僑城文化演藝有限公司以最新視覺科技呈現的《海繡》《黎繡》等紛紛亮相文博會線上展廳,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文化參與體驗。
“參觀3D線上展廳真是奇妙的體驗,在家動動手指就可以‘云觀展’,沉浸式的全景漫游畫面體驗感很棒,我們通過線上展廳看到了海南三亞中廖村的街頭打擊樂表演《敲擊棒》、云南大理楊麗萍大劇院的民族音樂劇《阿鵬找金花》,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祖國各地多彩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文博會的“常客”張先生今年通過線上展廳觀展,收獲了不少驚喜。
據悉,作為文博會發展壯大的親歷者,華僑城歷來是文博會分會場最多的參展單位,也是最早進行參展模式創新的參展企業之一。早在2017年,華僑城就以“線上+線下”的立體化參展模式參與文博會,在線上打造“我們的華僑城”3D互動展廳,為觀眾提供新潮前沿的互動科技體驗。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T街創意市集
高科技助力傳統文化,“非遺”活化保護與文化扶貧雙贏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館(2號館),來自海南三亞中廖村的線上街頭打擊樂表演《敲擊棒》受到了一致好評。華僑城集團旗下的海南華僑城文化演藝有限公司以鄉村文化演藝推動中廖村鄉村旅游發展,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成果得以展現。
黔東南州苗族、侗族等特色傳統文化也被華僑城集團進行了深入挖掘,通過推進以貴州苗繡為載體的非遺扶貧,華僑城集團打造了萬妹度非遺苗繡文創品牌,助力產業化發展和品牌化運作,讓苗繡真正走出大山,讓傳統手工藝人直接受益,為當地脫貧攻堅開辟新路子。
此外,華僑城集團旗下北方集團與深圳市流行音樂協會聯名,在三穗縣寨頭村小學捐建國內首個“中國鄉村小學音樂教室”,創新美育幫扶新模式,為苗嶺學子帶來全新的聲樂體驗;華僑城房地產公司每年開展“鳳凰花助學計劃”,向三穗縣貴秧小學、順洞小學、寨頭小學等捐贈圖書及學習生活用品,建立愛心圖書室……華僑城集團一系列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開拓視野、啟迪心智的暖心之舉,讓他們“能上學”,更能“上好學”。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文化和旅游扶貧作為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扶志扶智、帶動群眾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華僑城集團通過現代科技讓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實現了非遺保護和文化扶貧的多贏局面。
深圳甘坑客家小鎮小涼帽農場
高科技激活傳統文化,文旅IP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頭戴魔法涼帽的客家姐妹保護白鷺蛋、與邪惡稻草龍勇敢戰斗的小涼帽系列動畫片,今年暑期在央視一套、央視少兒和金鷹卡通等熱播后,成功圈粉了無數小觀眾。此次《小涼帽》動畫再度亮相深圳文博會,生活化的場景、宛如仙境的客家風光讓觀眾耳目一新,動畫讓傳統與現代交融,生動詮釋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除了系列動畫,“小涼帽”IP文創產品同時亮相線上展廳。華僑城深挖深圳甘坑”客家涼帽”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了“小涼帽”IP,并以"IP Town”的模式,將“小涼帽”IP數字創意內容導入甘坑客家小鎮,從小說、繪本、動畫,再到主題樂園、主題酒店、主題農場,推出了300多種主題衍生產品,構建了較為完整的IP產業鏈,展示華僑城以原創IP賦能文旅產業的探索實踐。未來,華僑城甘坑新鎮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一個獨具嶺南特色的文旅和數字創意文化產業聚集區,以文化IP為核帶動區域數字經濟發展。
除了“小涼帽”,華僑城還創新打造了火爆抖音、快手的“爆笑兩姐妹”,華僑城文化旅游節“歡樂橙子”,海南三亞中廖村“大力神廖廖”等文旅IP,發揮自身文化企業的優勢為超級IP的培育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態,并以數字化產品、網絡化傳播、個性化服務為核心延展產業鏈條。
華僑城對傳統文化進行的全方位、深層次、跨領域的創造性開發在本屆文博會上引起廣泛關注。業內人士認為,華僑城深耕深圳的過程中借助IP孵化、數字化技術應用等手段,將文化與創意、科技結合,讓IP不僅成為可以消費的內容,更是成為可以消費的產品。華僑城打造的文旅IP以新創意和高科技將傳統文化融入生活,將傳統文化與當代審美、當代價值觀相結合,賦予了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生趣和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