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8月3日訊 (圖/文 湯莎)一杯白葡萄酒,一襲深灰色西裝,一支煙,每年都要回家和母親一起過春節,說老了還要回家建個院子……他就是宋秩銘,與奧美同行40余年,將奧美在中國大陸市場發展壯大,并統領這家廣告公司30年。
今年是奧美進入大陸市場30周年,一起走過創業之路的25個奧美人,共同回望了奧美在中國大陸的草創時期,集結成了新書《以紅之名——奧美中國草創》,以此介紹及展望奧美發展,借此向國內廣告業傳遞奧美品牌的管理及發展模式。
這是一件送給奧美的禮物,同樣贈與對廣告報以好奇、尊重、熱愛的每一位朋友。
深圳新聞網在深圳市中心奧美辦公室里,專訪了從北京飛來的奧美集團大中華區董事長宋秩銘。
供圖 奧美廣告
“廣告是運用社會科學、應用藝術的行業”
廣告行業很缺技術人才
從事廣告行業50年,被問及當初為何會選擇廣告時,宋秩銘的理由是“有趣”。
畢業后的他同時收到了廣告公司與銀行的offer。“當時銀行的薪資比廣告高非常多,但我更喜歡廣告公司氛圍,覺得會有趣。后來,我也遇到去美國讀書和工作的機會,但幾個月之后便又重返臺灣做廣告,因為廣告是我唯一的經驗。”宋秩銘回憶道。
宋秩銘認為,做廣告最核心的是內容與靈感。即使科技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仍然認為“廣告是運用社會科學、應用藝術的行業。”
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值國內外思想、文化、藝術的勃發與碰撞時期,宋秩銘一面讀《毛選》,看武俠電影;一面聽披頭士、研究英文書。二十歲左右,他大量汲取文化藝術知識,并為后來的廣告工作所用。“廣告是很容易學的,我們要培訓一個新員工半年,他一定能懂廣告,但我們希望員工有社會科學基礎和人文藝術涵養,我們是用這兩種東西在做這個行業。”
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宋秩銘認為時代的發展雖然沒有讓廣告的本質發生變化,但卻讓我們更依賴技術。廣告行業現在太缺人才,不但是缺內容創作的人才,更缺內容與技術兼備的人才。“這種技術人才是適應當下環境,對傳播平臺、大數據技術、行銷自動化技術都要非常了解的。”
在對話里,宋秩銘不斷提到技術、人才這樣的字眼。
“但現在廣告公司很難招到技術人才。由于大家對廣告公司的印象,有技術背景的人絕對想不到要進廣告公司。”
“而且進這個行業,首先就是要喜歡。如果你沒有那么喜歡,還是趁早換工作。”這也是宋秩銘送給當下廣告人的一個建議。
第一屆上海奧美密集訓練營 源自《以紅之名》
中國才是未來的市場
奧美中國的30年
奧美在大陸正式設立合資公司是從1991年開始,正是因為改革開放,才有了奧美進入中國市場。
“廣告是一個數人頭的生意,人越多,市場量就越大。雖然當時在臺灣發展得很好,但中國大陸才是未來,這里是未來的市場。”
1991年,政府允許設立合資公司。乘著風口,宋秩銘立刻行動,與上廣合資將辦事處升格為上海奧美廣告有限公司,落址新虹橋大廈707,任命董洽為總經理,并在《解放日報》上刊登一紙招聘“一個工作的好地方”。
1992年,北京奧美也創辦起來了。隨后廣州奧美也順利成立。無論是北京,還是廣州,這十年的奧美發展都不是星光熠熠的旅程,而是拓荒牛一樣艱苦卓絕的草創時代。
幸運的是,奧美的這批元老級人物們,不斷拿下了桑塔納、肯德基、海口啤酒、廣東移動全球通……最具傳奇色彩的還是IBM。
宋秩銘說,“沒有IBM,就沒有后來的北京奧美”。
1994年,IBM成為奧美中國的最大客戶,由北京辦公室承接,一年要做147件廣告,“對于草創時代的北京奧美,(IBM)像一頭不請自來的藍色大象,站在這家小小公司的門口”,時至今日,IBM與奧美仍是合作伙伴。
奧美標志性招聘廣告 源自《以紅之名》
經過前十年積累,奧美中國邁入新世紀開始了“本土化”進程。
2000-2009這十年,中國廣告行業一改昔日“大字報”式廣告,傳播形式更加豐富:TVC、偶像代言、借勢營銷、產品定位、品牌升級煥新等,奧美中國也產出了大量具有千禧時代特點的廣告作品:雪碧“透心涼,心飛揚”、動感地帶“我的地盤聽我的”……《以紅之名》也詳細介紹了若干代表性作品的幕后故事。期間,奧美為中國移動所做的數字化營銷是中國廣告業獲得的第一座戛納獅。
這十年間,宋秩銘個人的職業生涯也伴隨奧美達到了新高度。
自2006年起,宋秩銘的工作重心朝兼并收購上傾斜。“最國際化的本土公司,最本土的國際公司”是奧美中國的核心定位,也是宋秩銘在每一次演講、訪談中都會重復提到的名言。
2006-2017,奧美開始向北上廣之外的區域逐漸擴張疆土,合并本土廣告公司。鼎盛時期的奧美,在中國6城市共有20個公司。
2010-2019,是奧美的第三個十年。更多大型國際廣告公司在中國開花結果,廣告行業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也是移動互聯網、新媒體時代迅猛發展的十年,更多元的廣告形式如雨后春筍般興起。
這個十年最大的變化應該是在2017年,奧美公關、奧美互動等眾多子公司、子部門在多元化時代里被合并為“一個奧美”。
就在10年代的最后一年,宋秩銘萌生了編寫《以紅之名》的想法。對于“一個奧美”的改革,他在《以紅之名》尾章寫道:“但事實上,這對奧美中國是有傷害的”。
未來:機遇與挑戰
對于未來,宋秩銘說,未來要留給下一代,再過兩年,他要回鄉下建一個院子去養老。
實際上,他還是十分關心廣告行業的發展。
無論是數字化營銷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抑或是屏媒體趨勢,宋秩銘始終認為核心還是內容創意,“時代的變化讓我們對內容品質有了更高的追求,傳播介質的多樣化,對內容有了更精準的要求,也給了內容更多更全面的呈現方式。創意跟培訓(知識)是廣告行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創意很難培訓出來。”
盡管數字媒體的加速發展,客戶建立自有宣傳策劃團隊,市場短平快的需求……都在給奧美發展帶來挑戰,但宋秩銘對于發展前景依舊是樂觀的。
“環境在變,奧美也在變,我們始終尊重人,尊重知識,尊重創意,只是如何更好地運用技術,如何讓客戶更好地認識到我們的價值,是我們面臨的挑戰,但這也是一個機遇。”宋秩銘也說目前奧美正在做的一些改變,比如招募更多的技術人才,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各行業廣告使用數據化分析,營銷的生態系統形成閉環,讓奧美的內容、創意在閉環中得到更充分、更有效地運用。
“這是奧美目前在做的,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注:本文奧美30年內容援引至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