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在中信城市廣場G層廣場,冀派內畫第四代傳承人萬歡正在一筆一畫教志愿者們學習內畫的基本技巧。這場非遺內畫培訓活動,是南園街道“非遺在社區”項目系列活動之一,該活動旨在讓非遺文化真正扎根社區,讓幸福看得見。
據悉,2020年底,深圳市被國家文旅部非遺司列為第二批“非遺在社區”試點城市之一,南園街道作為全市綜合型試點,目前正探索可推廣的工作模式。南園街道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為組長的創建“非遺在社區”示范點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深圳市福田區南園街道創建“非遺在社區”示范點工作方案》,開展“非遺在社區”的各種項目,吸引更多優秀非遺項目扎根社區,讓傳統文化之花香溢南園。
萬歡是深圳非遺協會的會員,2012年與內畫工藝結緣。她告訴記者,為了讓傳統的手工藝能夠被更多的年輕人喜愛,她將傳統的工藝與現代流行的趨勢相結合,在珠瓶里作畫后制作成人們愛不釋手的項鏈或者掛件,推動非遺真正走進生活,豐富生活。20歲出頭的李先生是培訓班里年齡最小的成員,“培訓非常有意思,讓我了解了清朝時期人們如何用鼻煙壺來作畫。切身感受到非遺物質文化的魅力。”
南園街道文化站站長史巧云透露,目前南園街道已經在社區建立了一支專業的百名社區非遺志愿者,通過“非遺在社區”的培訓課程在社區培養了千名社區非遺愛好者,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非遺傳承人入駐南園街道。南園街道巴登社區居民高女士是非遺志愿者培訓班的老學員,幾乎每周都會來上課,她認為社區文化站經常舉辦不同主題的非遺活動,極大豐富了她的業余生活,也培養了她對非遺文化的興趣。
目前,南園街道文化站推出了“繩編、剪紙、折紙、臉譜面具繪畫、內畫、滿繡、麥氏傳統奶茶、皮影戲”等8項非遺項目,該項目第一期合計768課時,從今年5月開始,將延續到11月。來自國家級、市級、區級非遺傳承人的專家,將手把手傳授傳統技藝,滿族刺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孫艷玲,國家一級編導、皮影大師笪建光,冀派內畫第四代傳承人萬歡,麥氏傳統奶茶傳承人余慶池等都會親臨培訓課現場,社區居民可結合自身情況來選擇。接下來,南園街道還將根據《福田區“公共文化進商圈”活動工作方案》,以公共文化活動的精準化、規模化、多元化供給,助力轄區商圈經濟繁榮,使商圈公共文化服務成為福田都市公共文化服務的特色亮點和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