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以文化氤氳 讓生活飄香
2021-08-26 09:47
來源: 深圳特區報

南園:以文化氤氳 讓生活飄香

人工智能朗讀:

皮影雕刻技藝傳承。

建在商圈綜合體內的流動美術館,讓市民得以近距離欣賞藝術大家的風采;融合各類民族樂器的主題音樂活動,處處滿溢著雅樂文化的氣息;非遺項目體驗、節目展演以及傳統文化知識普及,則為商圈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與魅力……連日來,“公共文化進商圈”活動在南園各大商圈持續開展,也讓別具特色的文化韻味在轄區內氤氳飄香。

近年來,在福田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南園街道始終把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和為民辦實事的大事來抓,通過整合街道非遺館、街道美術館、社區圖書館等優質資源,著力建設“雅樂南園”“多彩上步”“非遺南園”“書香河灣”四大文化品牌,創新形成“街道+社區+流動”的文化服務與品牌活動體系,推進文化資源下沉社區,集中資源打造流動覆蓋轄區全域的精品文化活動,構建起了多元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文化建設與文藝創新生態,持續豐富社區居民、商圈游客、寫字樓商務人士的精神生活,打造了具有“南園特色”的基層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新示范。

“街道+社區+流動”服務體系打造“南園特色”的文化品牌

近日,“時代的光輝”——共產黨精神禮贊藝術彩燈展在南園街道文體中心舉行。置身其中,精巧秀麗、色彩飽滿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彩燈”直映眼簾。

通過掃描彩燈上的二維碼,參觀者就能聆聽到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抗疫精神以及建黨精神等偉大精神的歷史背景、形成過程,進一步感悟精神偉力,汲取精神之“鈣”。

弘揚紅色精神,傳承傳統文化。據了解,在街道黨工委指導下,南園街道今年成立了工委委員任支部書記的文化工作黨支部,并結合文化工作舉辦了一系列慶祝建黨100周年的活動。

除了彩燈展外,“東縱英雄”皮影戲巡演以及“百年巨匠”美術作品展、“剪紙里的故事”藝術展等系列活動,將黨建活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結合,打造“黨建+文化”系列活動南園示范樣板,讓更多黨員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文化大餐”。

“黨建+文化”活動的成功策劃與舉辦,是南園街道長年積淀文化底蘊、打造具有轄區特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南園街道突出“多彩”“非遺”“雅樂”“書香”四個特色,在社區、學校、商圈、軍營等不同維度區域,推出覆蓋轄區全域的精品文化活動。

南園美術館,整合文化站內休閑廳、多功能廳,平均每月舉辦一場高品質書畫展覽,積極傳播傳統文化。

南園非遺館,累計開展“我們的節日”“非遺進社區”等活動近300場,皮影藝術公益培訓達500課時,受眾達數萬人。

“深圳吉他藝術節”“古典音樂進社區”“藝術微劇場”“歌劇進校園”“百姓琴房”等系列活動持續舉辦,演出場次達350場,其中部分活動已連續舉辦6年之久。

依托街道、社區圖書館,開展“南園杯”少兒朗讀大賽、“河畔詩會系列”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書香活動,并邀請胡野秋、田地、王佑貴、舒婷、王魯湘名人名家做客,打造“城市文化空間聚合點”新典范。

其間,南園文體中心作為居民生活的文化樞紐,以街道轄區為匯集點,吸引各文化領域的習得者集結于此,結合居民需求,將文化大餐合理供給至各個社區,使得一場又一場色香味俱全的活動以流動的形式輻射整個轄區。

日前,南園商圈流動美術館在新城市廣場成立。這也意味著南園美術館所展覽的展品,今后將同步在南園商圈流動美術館流動展覽,助力高雅殿堂藝術品走近居民、游客以及辦公人士身邊,進一步繁榮商圈活力。

“一十百千”人才梯隊 打造“居民家門口”的文化服務

厚植土壤,扎根社區,讓傳統文化之花香溢南園。

南園街道,是深圳市人口密度最高的街道之一,也是聞名的老商業城區。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導向,建立了以黨工委委員、街道文化站站長、社區文化骨干為主體的文化建設責任體系,保障街道加快建設更加完善的、具有南園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自2015年以來,街道發力打造了四個全市首創的基層文化空間:第一個街道非遺館、第一個街道美術館、第一個街道敬老攝影工作室,以及全市第一家24小時開放的社區圖書館——玉田圖書館。

同時,針對轄區內流動人口居多的特點,街道文化站常年在居民家門口開展服務,將公共文化注入商圈服務,真正將文化服務滲透到居民生活的角角落落,用持久的、潤微細無聲的方式,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據統計,南園街道目前合理統籌轄區資源,包括街道文體中心、8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9家社區圖書館,8個百姓書畫院,3個商圈,兩所小學一所中學,十余所幼兒園,每年累計開展大小文化活動2000余場。

2020年,深圳市被文化部非遺司列為第二批“非遺在社區”試點城市之一,南園街道被列為“非遺在社區”綜合試點單位。其間,街道以打造“非遺活在基層”為目標,以實施“優秀非遺示范點”為抓手,積極開展“非遺在社區”試點工作。

隊伍建設方面,搭建“一十百千”梯隊,成立南園非遺藝術團。增設一名非遺專干,重點培養10位社區非遺傳承人,全面培訓百名社區非遺志愿者,廣泛培養千名社區非遺愛好者。

推廣“1+1”模式,即每個社區設立一個非遺名家工作室和一個傳習坊,利用社區圖書館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傳習展示場地,每個項目每年在南園非遺館或美術館舉辦一次集中展覽。

設立“南園非遺體驗日”,每周五選定一個社區,以本社區非遺工作室項目為重點開展才藝展示、傳承學習、體驗交流,做到見人、見物、見生活,讓非遺“活”在社區,讓居民能夠就近體驗到傳統奶茶制作、繩編、臉譜繪畫、茶果制作、內畫、滿繡等非遺項目。

南園街道“非遺在社區”創建工作的特色和理念,還吸引了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關注。2020年,七位著名非遺名家簽約入駐南園非遺館。借助協會豐富的非遺文化傳承人的資源和項目,南園街道得以長期地開展非遺進社區、進商圈、進校園的活動。

一系列活動廣覆蓋、重關愛,惠及各個層面居民,在營造具有轄區特色商圈文化的同時,也為福田打造高品質文化特色商圈,乃至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貢獻了力量。

多元參與共建共治 烹制“百花齊放”的文化盛宴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而今,南園街道初步形成了“街道+社區+流動”的文化服務與品牌活動體系,營造了由街道、社區、群眾等共同參與的文化建設與文藝創新生態,基層公共文化藝術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也得以不斷涌現。

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尹晶華長年扎根南園,是街道文化站的書畫專干。近期,借由南園商圈流動美術館的啟動,他將近年來創作的五十余幅美術作品展出于此。

“街道歷任領導對文化建設非常重視,文化站的工作團隊也非常專業,給我們提供了安心的創作環境,讓我有更多機會與轄區書畫愛好者進行交流。”尹晶華說。

南園皮影社,由深圳市非遺保護名錄《皮影戲(深圳)》代表性傳承人蔡勁筍發起,社團不但定期在轄區內演出,傳承非遺藝術,還曾代表中國到加拿大、柬埔寨等國家交流,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南園文化館邀請藝術家們入駐街道、走進社區,拉近了大師們與居民的距離,豐富活動多樣性的同時,也加強了多方的參與度與互動度。而今,越來越多居民從最初興趣驅動的愛好者,轉為了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并以各種方式參與到社區文化建設當中。

在“非遺在社區”——繩編培訓班,活動志愿者劉強通過提前學習,初步掌握了繩編技能,并在后續活動現場協助授課老師一同完成教學工作。“南園文化館會提前組織我們志愿者進行學習,這樣我們就能夠在活動現場幫助老師進行教學,自己也能組織類似的傳統文化傳習活動。”目前,像劉強這樣的轄區文化志愿者人數已逾100名。

作為深圳市非遺保護協會會員,任春花老師的非遺繩編教學課今年已先后在四個社區開展,深受居民喜愛。“正是因為有了南園文化站打造的平臺,我們的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得以展示和延續,并通過居民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我們向居民了解當下年輕人喜愛的活動主題與內容,并結合傳統文化積極創新活動形式。最終落地的項目,都是居民從我們提供的非遺菜單里選出來的,自然也深受他們的喜愛。”南園文化館館長史巧云表示。

受益于多元力量的撬動,轄區基層文化建設得以注入了源頭活水。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探索并完善“街道-社區-居民”三位一體工作機制,不斷創新和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滋養轄區群眾心靈世界,豐富他們的精神家園。


[編輯:陳昕辭]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一级a爱片国产亚洲精品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每天被 | 亚洲综合日本一区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日本男女无遮羞羞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