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剛全神貫注刻制畫作,手上的動作謹慎又利落。
▲手持醫用手術刀,對畫作進行刻制。
麥金畫在光照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既古樸素雅,又華彩耀目。
在大家的印象里,麥稈總被廢棄在田地間,但在何俊剛的手中,卻變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作。剪、刨、刮、拉絲、熨……質樸的麥稈在經過十幾道繁復的工序后,便能制作成古樸典雅、富麗堂皇的麥金畫。
近日,記者探訪了龍華區的市級非遺項目麥金畫傳承人何俊剛,在他的指引下一覽傳統手工藝的魅力,同時也感受到了非遺傳承人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匠心。
小小麥稈經巧手變身工藝品
走進何俊剛位于龍華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工作室,四周壁柜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辦公桌上,一把金黃色的麥稈格外顯眼,何俊剛身著一襲藏藍色唐裝,正專心致志地制作麥金畫。
“咔嚓”鋒利的剪刀從上至下將麥稈剪開,發出了清脆的聲音。剖開的麥稈還保持原來的筒狀,何俊剛便用自制刮刀反復刮,細若發絲的“金線”逐漸成了形。沾膠水、碾平、切斷、熨燙……何俊剛全神貫注,手上的動作謹慎又利落。
“別看麥稈普通,它本身的光澤和質地能讓作品明暗有序,立體感就出來了,一束光打下去,還會閃著金燦燦的光?!弊髌贰都t船精神》是何俊剛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作品,南湖上的木船色澤明亮、平滑如玉,背后的功夫不言而喻。麥金畫的制作過程漫長而艱辛,一年下來,何俊剛制作的麥金畫不超過10幅。
麥金畫取材于田野間的麥稈,選料非??季?,必須手工收割。何俊剛介紹,自己用的麥稈都是在老家河南洛陽種的,每年麥收時節,何俊剛父母就會去麥地挑選合適的麥稈,收割后再拿到干燥的地方曬干,再郵寄到深圳,每年如此?!拔覀兗曳N的是大麥,大麥的麥稈比小麥稈光澤度和韌性更好,質軟就更容易拉出金絲,更適合制作飄逸靈動的作品,這也是深圳麥金畫與麥稈畫相區別的地方?!?/p>
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勇于創新
2019年,麥金畫制作技藝成為龍華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今年4月入選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何俊剛是深圳乃至整個廣東省唯一一位麥金畫傳承人。
何俊剛出生于民間藝術世家,受家里人的影響,他從小就癡迷做手工。自走上學習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的道路后,十多年來,何俊剛踏遍全國各地,尋找民間手工藝者拜師學藝,學成剪紙、布藝、貼畫、麥稈畫、堆繡等多種民間傳統工藝。
“麥金畫是麥稈畫技藝的一個分支,吸收了工筆畫、剪紙、刺繡等其他工藝門類特點,經過創新和改良,最終有了自己的技法?!睂W習技藝的同時,何俊剛不斷吸收各家所長,結合深圳特色推陳出新,創新了多達十幾種技法,制作出麥金畫荔枝、清湖三界廟神像等作品。在何俊剛看來,傳承不只是原汁原味的保留,更應在前人的基礎上勇于創新,與時俱進。
近年來,在龍華區對非遺項目的大力扶持下,何俊剛積極推動麥金畫進社區、進校園,他不僅向求學者傳授制作方法,他還鼓勵年輕人多多進行思想上的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把深圳麥金畫制作技藝進一步發揚光大。
一件件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的背后,藏著一位位傳承人執著堅守、繼承創新的工匠精神,重續了傳統文化的生命之火?!吧钲邴溄甬嬛谱骷妓嚨姆沁z傳承路上將始終有我?!焙慰傂判臐M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