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安德森家的秘密》首演合照
偵探小說之父亞瑟·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是全球最廣為人知的偵探角色之一,他的故事曾以各種藝術形式改編演繹,收獲了萬千讀者與觀眾的喜愛。日前,音樂劇《福爾摩斯:安德森家的秘密》全國首演作為深圳2021第四屆國際音樂劇藝術節的壓軸大戲登場。在此之前,該劇韓國原版首演就曾達到劇票3天售罄的紀錄,日語版也創下了不俗的成績。懸疑推理題材與音樂劇體裁的結合雖已不鮮見,但從上座率來看,該劇對于觀眾的吸引力不俗,探究其背后,中國音樂劇行業已經摸索出一條怎樣的“爆款”打造路徑?深圳又在市場培育中起到怎樣的作用?該劇或可做一觀察剖面。
◆全球大IP“福爾摩斯”,是新的,也是“順滑”的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超過80位演員演繹過福爾摩斯這個角色,在音樂劇《福爾摩斯:安德森家的秘密》的舞臺上,一些不同的元素被添加進來:這位大偵探的形象被賦予了更為偏執、感性甚至幽默的一面;福爾摩斯的助手華生也被設定為一名女性;除了保留小說的懸念結構之外,音樂劇的內容則是一個全新創作的故事。
該劇韓國原版的編劇、導演盧宇成表示,小說中華生這個人物原本是連接讀者與福爾摩斯的關鍵媒介,但在舞臺上,觀眾可以直接看到福爾摩斯的一舉一動,所以他選擇了讓華生性別轉變。他認為,這一舉不僅能夠軟化“向男性中心流動”的戲劇狀態,同時出于音樂的平衡性考量,劇中多處福爾摩斯與華生的重唱部分,女性的嗓音條件則更容易出彩。
據悉,該劇由有著豐富音樂劇投資引進和原創制作經驗、總部位于深圳的聚橙、聚橙音樂劇,在韓國版本的基礎上進行中文版的升級制作。負責《福爾摩斯:安德森家的秘密》中文劇本及歌詞譯配工作的趙睿表示,劇目的漢化過程也體現出不同國家地區的觀眾在音樂劇喜好方面的“同”與“不同”。如何把握好形與意的平衡,前期文案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譯配首先要能傳達作品的原汁原味,因為原作者的每一個字都是有意圖的。”從文本角度,趙睿認為日版在結尾處把思考空間直接以臺詞傳達給觀眾,但韓版與中文版都保留了這個空間,讓觀眾得以更多地感受和思索人物內心。此外,聽感的順滑,也是音樂劇能夠抓住觀眾的關鍵。因為韓語、日語均屬于黏著語,其語法結構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中文歌詞配譯則需要在不破壞原意的基礎上進行更多擴展。“尤其是這部戲的歌詞中涉及大量的案件內容陳述,我們要盡可能讓觀眾聽懂、聽舒服。”
記者在首演中看到,舞臺置景通過七扇門的開合虛掩,加以燈光的變化,與多媒體投影相結合的實景舞美營造出了一個往返于現實與意識之間的可變空間,福爾摩斯與華生奔走的過程中所去到的不同地點,以及諸多閃回與場景并置,這對舞美設計提出了挑戰。對此,記者采訪了該劇的旅美舞臺設計師李奧。他表示,由于劇情復雜的敘事結構,整個空間形態也在一定程度上“福爾摩斯化”了——“通過斜線和假透視的組合構成了變形的空間,營造一種錯位感。同時也呼應倫敦交錯的建筑外形。這是我們將劇中的神秘感,緊張感,碎片感外化的表達。”
李奧還表示:會有一些細致敏銳的觀眾,會或多或少地辨別出服飾特點的差異。例如,安德森家族的視覺風格設定在1860年代左右,暗示出英國老貴族階級的傳統,而福爾摩斯的服飾風格則設定在1890年代后,顯得更年輕而富有活力,助力角色的塑造。
◆一場關于音樂劇的“突圍”,或將從深圳開始
演出當天,記者看到一些觀眾身著偵探范十足的英倫風衣來到劇場,以契合當天的觀劇主題;同時,也不乏克服了深圳晚高峰,在開演前最后一秒才得以落座的上班族。無論是把看劇“當回事”的儀式感,還是充實下班時間的又一文化選擇,這都在說明舞臺劇熱度的不斷攀升。與此同時,音樂劇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戲劇品牌的布局之中。對于這股熱潮,聚橙音樂劇總經理俞心悅表示:“原版引進劇目與音樂劇相關的綜藝內容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點燃了屬于音樂劇的內容市場。當然,這也與音樂劇這個綜合藝術集合體的魅力息息相關。”
近年來,由聚橙及聚橙音樂劇引進或進行中文版制作的《貓》《搖滾紅與黑》《羅密歐與朱麗葉》《吉屋出租》《深夜食堂》等作品都曾引爆過鵬城音樂劇觀劇熱潮,且巡演所到之處,均形成了連鎖口碑效應。如何抓住中國觀眾對于音樂劇的喜好?在長期的行業探索及實踐中,俞心悅認為在世界范圍內,中國觀眾是“極其年輕又審美多元的群體,對于世界各類藝術與表達風格接受度極高。所以在我們選戲的過程中并沒有刻意專屬一種類型,而是希望兼容并蓄,讓各類觀眾的審美偏好得到釋放與包容,也能讓大家不出國門感受更豐富的劇場體驗。”
年輕富有活力,受教育水平高,對于文化市場的消費熱情越見高漲,這是聚橙集團輪職CEO胡梁子對于深圳觀眾的基本畫像,這樣的受眾群,為這家總部扎根于深圳的大型演出運營機構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她認為,演藝機構、藝術群體“扎堆”的北京、上海固然擁有更為成熟穩定的受眾群體,但同時也呈現出了受眾分眾化趨勢——一些更為小眾、前沿、細分的演藝領域正在分流觀眾的注意力。盡管這對于繁榮整個國內演出市場來說是件好事,但同時為深圳悄然打開全國音樂劇市場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
胡梁子表示,音樂劇的舞臺表演形式,使其成為了一種能夠很好地將市場性與藝術性進行融合的載體。自聚橙2015年涉獵音樂劇版塊以來,已于海外投資及聯合制作共28部國際作品,并于全國演出超千場。這些演出不僅僅局限于一線城市,南京,杭州,成都,西安等新興文化經濟陣地正成為音樂劇的潛力市場。而深圳多元、包容、開放的文化氛圍,則將進一步催生打造出更多能在全國叫得響、傳得開的音樂劇作品,令好劇下沉到更多的城市,從而將舞臺藝術的文化影響力推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