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區快檢室開展食品安全宣傳進校園活動。
羅湖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智勇(左)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深圳特區報記者易東通訊員毛穎新李梁文/圖
見證“深圳速度”的國貿大廈、深圳高度的地王大廈,全國第一個“萬元戶村”,全國首家證券交易所,全國第一家麥當勞,全市第一家新華書店、全市第一家連鎖超市,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改革開放的先行區,許多“深圳第一”和“中國第一”誕生在羅湖。
這里是深圳商業旺區,是全市商業底蘊最深厚、商業氛圍最活躍的城區。餐飲消費市場作為羅湖消費業態的主力軍之一,琳瑯滿目的美食也讓眾多消費者流連忘返,餐飲消費基礎性作用強,在羅湖體現得十分充分,也為打造國際消費中心核心區增添了不少亮色。目前,羅湖正深入推進“一河六圈一帶”全域消費,進一步把羅湖打造成萬商云集的“購物天堂”、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消費和時尚消費的核心地帶。
對于林林總總的餐飲市場,羅湖區如何讓消費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未來羅湖如何向更高目標邁進?就此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羅湖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智勇。
深圳特區報:羅湖是深圳的一個老城區,尤其是深圳改革開放初期,羅湖有其鮮明的特點。羅湖也是深圳市民心目中吃、喝、玩、樂的熱門之區、消費之區,民以食為天,首先請您介紹一下羅湖食品安全的一些基本情況。
劉智勇:很高興通過《深圳特區報》向大家介紹羅湖食品安全工作,借此機會,我向媒體朋友、向各界群眾一直以來對羅湖食品安全工作的監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作為深圳最早建成區的羅湖,餐飲發達、商賈云集,目前全區共有食品生產企業25家;食品經營單位12865家,其中食品流通單位6865家(含集貿市場26家);餐飲單位約6000余家(包括221家中小學和幼兒園)。在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羅湖,約40平方公里的建成區,其市場經營主體的密度(即每平方公里擁有餐飲店數量)全市最高。“食品安全是民生,民生與安全聯系在一起就是重大的民心工程”,羅湖區委區政府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最嚴”要求,始終堅持把食品安全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切實承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以落實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監管責任為重點,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監督執法、社會共治、考核監督、宣傳教育等機制,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編織更加嚴密的食品安全“防護網”,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吃得更放心、更健康”的新期盼,以舌尖上的安全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一是著力構建黨政同責的責任體系。我們將食品安全作為重點任務納入區“十三五”規劃、年度政府工作報告進行統籌部署,保障食品安全財政投入穩中有升,2019年安排食品安全相關工作經費5008萬元,較上一年度增長19.15%;將食品藥品安全領域風險點列入《羅湖區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任務分工方案》,先后出臺《推進食品安全戰略建立供深食品標準體系、打造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關于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用最嚴厲的責任制守護好轄區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著力構建全鏈條監管體系。我們著力打造完整監管閉環模式,充分利用“一街一車一室”快檢大數據,定期發布高風險品種預警,制定專項執法抽檢計劃,組織執法力量開展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羅湖公安分局成立食藥專業辦案隊伍,專門負責涉及食品藥品案件的統籌協調、督促檢查和重特大案件跟進辦理等工作,始終保持對食品安全犯罪嚴打高壓態勢。
三是著力推動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食品安全是治理出來的,我們著力構建政府監管、企業自治、行業自律、媒體監督、消費者參與、司法裁判等共治網絡,建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常態化監督參與“星期三查餐廳”、“9號查酒”、“農產品任你查”等全程公開的專項執法行動,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民生微實事、食品安全五進等宣傳教育培訓活動,將街道快檢室打造成便民服務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讓政府、市場、社會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高效運作,共同參與保障全區食品安全。
近年來,羅湖區食品監督抽檢總體合格率保持平穩,2018年羅湖區共監督抽檢食品2698批次,合格2663批次,合格率為98.7%;2019年以來全區共監督抽檢食品2152批次,合格2142批次,合格率99.5%。至今,羅湖區未發生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狀況持續穩定向好,近年來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深圳特區報:聽了您的介紹,讓我們感受到羅湖區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羅湖區作為深圳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有先行先試的勇氣和做法,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我們又有哪些主要特色?
劉智勇:羅湖有著“舊”的風韻,也充滿“新”的動力。在羅湖,消費一直是羅湖的“王牌”,餐飲消費作為消費市場其中一張閃亮的名片,除了抓緊壓實食品安全工作,我們也創造了具有羅湖特色的食品安全工作做法:
一是“全面檢”。全區各街道快檢室均加掛“食品安全便民服務和科普教育中心”牌子,將快檢、科普、執法三項工作有機結合,實現快檢聯動執法,執法過程普法,普法結合宣傳,將快檢室打造成為食品安全便民服務中心、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建設食品藥品安全志愿者U站。羅湖區是全市唯一將“一街一車一室”項目全部建在轄區監管所的行政區,實現日常執法與技術保障有機結合。今年1月至9月,全區“一街一車一室”項目共抽檢食品56569批次,接受市民送檢7451次,送檢量占全市食品快檢室送檢總量23.36%;舉辦各式食品安全宣傳和現場快檢活動共977場,受益人群約8.5萬,均位居全市前列。
二是“大家建”。鼓勵轄區企業建快速檢測室,目前已有35家食品經營單位完成項目建設;22家農貿市場、超市每天免費為市民提供快檢服務;羅芳水產批發市場成立的深圳市海吉星農產品檢測科技中心“羅芳分中心”,不僅是全市首家引進專業檢測機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還引入食品安全保險和大數據平臺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追溯機制,切實保障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到位。
三是“智慧管”。建立羅湖區“1+10”綜合智能管控中心,實現應急指揮、視頻會務、業務展示、系統管理等功能融合。“互聯網+明廚亮灶”項目和智能管控中心全面對接,全區976家200平米以上餐飲單位已納入智能監管系統,全市首創在該項目上搭載生態環保部門的油煙在線監控功能及城管部門的餐廚垃圾收運情況監控子項目,成為“智慧監管”體系建設中模塊升級拓展的有效嘗試。目前,全區大部分餐飲企業實施“明廚亮灶”,轄區包括全部221所學校、幼兒園食堂在內的6000余家餐飲單位實現了后廚的“陽光化”,各街道均建成一條“明廚亮灶”示范街,街區內餐飲單位100%實施“明廚亮灶”。
四是“合力治”。食品安全治理,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政府監管,更需要“自下而上”的民眾參與。羅湖區將“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大項目分解為各個社區的食品安全“民生微實事”小項目,分階段實現轄區83個社區全覆蓋。通過每一個喜聞樂見的小項目開展,引導社區居民和消費者積極參與食品安全治理,普及居民食品安全知識,打造食品安全的幸福城區。
深圳特區報:羅湖特點就是羅湖亮點。據我所知,羅湖長期以來堅持扶持與打擊兩條腿走路,一直以來在執法力度方面也比較出色,請您介紹一下羅湖如何用最嚴的執法來保證食品安全?
劉智勇:隨著近年來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羅湖區食品安全形勢持續好轉,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但滋生食品安全違法因素短時間內還難以消除,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羅湖區始終保持打擊食品安全違法違規高壓態勢,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建隊伍強素質。設立食品安全總監,組織實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相關工作。全區配備190名專業化食品安全檢查執法人員,負責全區食用農產品、食品生產經營行業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二是建機制聚合力。市場監管、公安、檢察等部門的溝通協作機制,強化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件的聯合查處和移送機制。今年以來,開展聯合監督檢查4次,聯合執法行動5次,查處無證經營食品案件40宗,共辦理食品違法案件293宗,罰沒款301萬元。羅湖公安分局食藥專業辦案隊伍,2018年共破獲食藥案件107宗,刑事拘留156人,逮捕90人;今年以來共破獲食品案件40宗,刑事拘留102人,逮捕65人。
三是出重拳嚴整治。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行動,加強對食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等重點對象的日常巡查。嚴厲打擊各類違法擺賣食品行為,加強對城中村、城市道路及其兩側和居民區等場所的日常巡查,有效凈化轄區食品安全環境。今年以來,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領域專項整治行動26次,通過各類專項整治有效開展,營造食品安全違法“零容忍”的社會氛圍。
深圳特區報:羅湖有很多名校,有很多以“深圳”冠名,比如深圳中學、深圳小學等都在羅湖。孩子的事就是大事,羅湖在學校食品安全方面也采取了很多舉措,請介紹一下羅湖管好學校食品安全的經驗。
劉智勇:校園食品安全工作一直是家長關心的焦點及社會關注的熱點,廣大師生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是羅湖區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羅湖區在做好監管的同時,著重對在校學生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教,促進兒童食品安全意識和營養科學素養的提升,全力保障青少年兒童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全市首創實行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計劃。“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計劃”是羅湖食品安全工作的創新舉措與品牌活動,我們針對青少年重點打造了“五個一工程”,即:推出一個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試點學校、設立全市首個校園食品安全主題科普U站、建立一支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志愿者講師團、研發一套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課程、設計一套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手冊。“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普計劃”自2017年實施以來,試點學校從1所擴大到目前的42所,實現了區屬公立小學全覆蓋,食安課程內容不斷完善,讓學生在游戲互動中掌握食品安全科普知識,通過學生帶動家庭,提升社會大眾對食品安全科普知識的認識度。
二是全面推進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共治。羅湖區教育、市場監管、城管和學校四方簽署食品安全責任書,實行校長第一責任人制度。開展學校食品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檢查,加強校園周邊開展常態化巡查執法,推進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治理。針對轄區老舊學校較多、食堂硬件設施基礎較差等問題,從政策引導、技術指導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今年年底前將全面實現公立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評A工作,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的食品安全。
深圳特區報:隨著食品安全監管力度越來越強,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您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了。結合先行示范區總體要求,羅湖接下來如何把以前做得好的方面再深化、再提高?
劉智勇: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明確要求深圳先行示范,打造民生幸福標桿。下一步羅湖區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認真遵循“四個最嚴”要求,提高全過程監管能力和全鏈條質量保障水平,全力保障轄區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全力為我市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再立新功,努力為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標桿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一是落實黨政同責。認真貫徹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制訂符合羅湖區實際的黨政領導工作食品安全責任清單,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意識,切實承擔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
二是推進全程監管。完善無縫監管機制和協調聯動機制,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覆蓋全鏈條、全環節、全過程監管機制,推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高風險食品安全防控工作常態化,規范食品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健全食品安全評議考核機制,層層傳導壓力,督促轄區街道屬地管理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的落實。推進依法治理,對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無證照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持續突破食用水產品、保健食品等行業“潛規則”;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兩法銜接”,結合新時期新要求新規定,持續保持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壓態勢,落實“處罰到人”,提高違法經營的代價和成本。繼續做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對照驗收指標要求,查漏補缺,逐條對照落實,全力完成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任務。
三是促進共治共享。加強對企業從業人員的誠信道德教育,發揮協會行業自律作用,引導和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生產經營,以行業自治帶動社會共治;發揮各級食品安全管理示范生產企業、示范市場、示范店等示范單位的典型作用,引領整個行業樹立尚德守法理念、增強主體責任意識。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陣地宣傳作用,探索社區食品安全督導員工作模式,打造“食品安全戰略”、“陽光餐飲工程”,持續推進食品安全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構建立體化、全方位、廣覆蓋的宣傳矩陣,營造人人支持、人人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良好工作氛圍。
深圳特區報:羅湖區食品安全工作有聲有色,相信今后羅湖區食品安全水平一定會不斷提升,前來羅湖消費的市民也將物有所值。
劉智勇:歡迎媒體對羅湖區食品安全進行監督,也給大家打開了了解羅湖、感受羅湖食品安全的窗口。我們也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通過不斷努力,讓羅湖煥發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