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區梅沙街道召開推進“城中村”食品安全規范化建設工作會議。
▲梅沙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坤生(右一)率隊檢查轄區食品安全工作。
近日,鹽田區梅沙街道召開“城中村”食品安全監管規范與指引編制研討會,對即將出臺的多個規范文件進行梳理和完善,確保真正建立操作性強、特色鮮明的“城中村”食品安全監管操作指引。目前,《梅沙街道城中村餐飲服務操作規范》和《梅沙街道食品安全監督與管理工作指引》已出爐,這是梅沙街道筑牢食安防線、守護民生福祉,打造食品安全治理“梅沙模式”和“梅沙范本”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梅沙街道以創建食品安全示范街道為契機,以快檢快測、智慧食安為抓手,積極探索食品安全科學治理新模式,在全市取得“一個首創、兩個第一、三個率先”的好成績。在此基礎上,街道還推出“一基地一平臺、一規范一指引、一機構一系列”工程,逐步打造多方參與的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全力守護轄區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1
先行先試勇當食品安全保障尖兵
梅沙街道食品安全方面敢于作出新嘗試。比如,針對市民無法全面了解餐廳信息的情況,梅沙街道在全市首創“食品安全掃一掃二維碼”,顧客用餐前只需通過手機就能輕松掌握該餐廳的食品安全信息、各類檢測信息、明廚亮灶信息等。“這種方式很方便也很直觀,讓我們在外面用餐時能夠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吃得放心。”轄區居民曾先生表示。據悉,這個開創之舉引發極大關注,不僅被寫入《深圳市陽光智慧餐飲工程工作方案(2018-2020)》,還在全市范圍進行推廣。
此外,梅沙街道在全市第一個完成城中村食品經營單位的“三位一體”和“五統一”,被上級領導贊譽為城中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典范,大梅沙村更是被評為全市第一個城中村食品安全示范村。同時,在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硬件建設方面,梅沙街道拔得頭籌,建成全市首個街道級食品安全指揮監控平臺、食品安全巡查和信息公示平臺。
不僅如此,梅沙街道還率先在全市倡導和推出“一街一車一室”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率先在全市實現50平方米以上餐飲企業線上實時監控全覆蓋;率先在全市實現轄區餐飲企業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全覆蓋。
梅沙街道敢于先行先試,勇當食品安全保障尖兵,圍繞轄區食品安全打造的諸多創新舉措,全力守護轄區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也在全市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2
加快完善轄區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今年以來,梅沙街道在“一個首創、兩個第一、三個率先”工作成績的基礎上,再推“一基地一平臺、一規范一指引、一機構一系列”工程,希望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加快完善轄區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不斷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積極構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據介紹,“一基地一平臺”中的“基地”指依托原梅沙街道快檢室,在大梅沙菜市場周邊另行建立新的食品安全快檢基地,以方便轄區居民送檢,同時面向食品經營單位開展快檢培訓。而“平臺”主要是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平臺,該平臺將與快檢基地有機結合,成為向轄區居民及游客進行食品安全宣傳的全新展示平臺。送檢之余,還能方便快捷學習食品安全知識。
“一機構一系列”是指成立梅沙街道食品安全促進會,吸納轄區食品經營單位成為會員。同時,依托促進會成立食品安全志愿者組織隊伍,開展“一系列”食品安全知識走進企業、社區、學校等活動,開拓新的食品安全宣傳陣地,不斷擴充食品安全守護力量。從事餐飲行業多年的趙女士認為:“梅沙街道對于食品安全的治理不僅覆蓋面廣而且效果顯著,讓食品安全意識深入每位餐飲從業者的心里。”
3
“一規范一指引”打造食安治理操作范本
今年年初,梅沙街道委托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量身定制城中村食品安全治理規范和指引,主要包括《梅沙街道城中村餐飲服務操作規范》和《梅沙街道食品安全監督與管理工作指引》。
其中,《操作規范》通過十二章共四十八條內容,完整呈現梅沙街道城中村餐飲服務單位分類、食品經營許可、人員配備、設施設備配置、食品材料及采購驗證、加工制作、餐飲提升等各個方面的要求,讓城中村餐飲服務有了操作范本、統一標準和品質保障。同時,促進梅沙街道城中村餐飲服務單位,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要求,落實主體責任、規范經營行為、全力保障食品安全、打造優質旅游餐飲,從而體現梅沙街道城中村優質特色。
此外,該《規范》還提供了餐館、單位食堂、飲品店等不同餐飲單位的核查要點,餐飲用具清洗消毒方法,餐飲服務預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項,以及餐飲加工操作重點環節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等實用信息,讓餐飲企業有了一份全方位的規范指南。
而《梅沙街道食品安全監督與管理工作指引》則通過包括監管職責、監管措施、行業自律、社會共治、品質引領等部分,細化并深化梅沙街道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食品行業自律和社會共治等相關工作。據悉,這些強調實用性、便利性、特色性、規范性的指引,將有效提升轄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免去轄區居民后顧之憂。
借助該指引,梅沙街道未來還將全力實現餐飲服務單位辦證率100%、餐飲服務單位食料索證索票率100%、符合食品留樣的餐飲服務單位留樣率100%、按規定應配備食品安全員的餐飲服務單位配備率100%等重要目標。
可以預見,“一規范一指引”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更新、逐步完善,從而使其更有可操作性。后續還將整合多方資源和優勢,將其打造成地方標準乃至國家標準,有望在全國具有率先性和開創性。
4
多管齊下打造食安“梅沙范本”
針對群眾廣泛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問題,梅沙街道打出日常監管+專項治理+綜合整治的組合拳,通過日常巡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全面檢查與突擊抽查相結合、節前檢查與節后檢查相結合,織起一張強大的食品安全防護網,全力筑牢百姓餐桌安全防線,切實提升轄區居民游客食品安全的獲得感。
同時,梅沙街道還激發社會活力推進社會共治共享,建立起覆蓋全街道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通過充分發揮梅沙旅游企業聯盟、梅沙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小梅沙工商企業創新促進會等社會組織的平臺優勢,推動梅沙旅游企業聯盟出臺公約,建立行業組織自律機制,督促引導聯盟企業堅守道德底線,推動形成業界互相監督、行業規范發展的良好格局。此外,街道還大力發展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和志愿者隊伍,把監督網絡延伸到社會公眾中。
一直以來,梅沙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坤生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建設。他多次強調,“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建設沒有休止符,要盡快推進符合梅沙實際、可量化評判、便于復制推廣的梅沙食品安全標準化規范,推出更多‘梅沙發端、全市推廣’的成功經驗。”
梅沙街道將繼續以專項整治、共治共建與氛圍營造為重要推手,不斷強化科技支撐和齊抓共管的合力,共同構筑起維護轄區食品安全的銅墻鐵壁。與此同時,持續積極探索轄區食品安全科學治理新模式,多管齊下打造食品安全的“梅沙范本”。(葉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