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伊利通過海外公司(伊利綠色亞洲食品印尼有限公司)向印尼總統辦公室捐贈10萬個醫用口罩、2000套防護服和2000個護目鏡;
……
無數個振奮人心的時間節點,輝映著人間正道。
抗疫路上,伊利從未停歇,以“伊利速度”詮釋中國抗疫精神!
與時間賽跑,伊利人伯師傅從天津出發,24小時橫跨4省1358公里,讓新鮮美味的伊利酸奶產品整齊地擺在了武漢各大超市的貨架上;
與時間賽跑,伊利6名勇士步行7小時,橫穿已經“封城”的武漢,為一線醫護人員送去營養物資;
與時間賽跑,伊利奶粉營養顧問用兩條腿、一輛電動車、自行車,甚至一艘小船,為全國無數寶寶送去急缺的奶粉;
與時間賽跑,6萬名伊利人默默“逆行”,陸續將150萬箱產品送到抗疫最前線……
伊利陸續將150萬箱乳制品送到抗疫最前線
百余天來,伊利從上至下,從各個部門到每個工作人員,全都高效發動起來,展現出極強的快速行動力和團結協作意識,在守護生命、防控疫情中竭盡全力,無私奉獻,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乳業力量!
正如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在《致全體伊利人的一封信》中所說,“我們身上肩負的不僅有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使命,更有守護全國人民日常生活不受疫情影響的責任。我們用穩定、充足的優質產品供應與全國人民一起抗擊疫情,用共同的信念和堅守鑄起‘穩定大后方,全力支持抗擊疫情第一線’的堅實保障,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這是伊利的承諾,更是中國乳業的責任!
與生命同行
有一座城,叫眾志成城。
有一顆心,叫萬眾一心。
有一種上,叫生命至上。
疫情中,每個人,都在平凡的堅守中成為了英雄的模樣。
不忘初心、挺身請戰,守好疫情防控線,只因生命至上——
伊利向西藏海拔7490米高的兵站送奶
元月二十八,伊利供應保障部接到集團要求:以最快速度,盡最大限度、最大能力采購防疫物資,確保公司員工有口罩帶、有消殺用品使用。
當時,防疫物資極度緊缺,口罩價格飆漲,全球“一罩難求”。危急時刻,供應保障部調動一切力量,啟動全球供應鏈,聯絡韓國、泰國、印尼等3000多家供應商籌備防疫物資,爭分奪秒,盡全力尋源!
采購員賈瑞英說,睡覺都想著采購的事情,夜里常常夢到沒有采購到物資而驚醒。那段時間里,他們打數百次電話,常常是一邊聯系購貨、溝通物資標準價格,一邊追蹤到貨、確定物流線路。韓瑩亮打電話打到手機發燙;賈瑞英把孩子反鎖在臥室,自己在客廳工作;劉方旭因長時間接打電話,耳朵一度耳鳴不已。從早晨5點起床,每天持續工作20小時,為的就是能夠把口罩早一點、再早一點買回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口罩、防護服、測溫槍、酒精等各類消殺、防護物資從四面八方向伊利全國260家工廠、銷售區域、分公司集結、匯聚。在滿足公司內部的情況下,伊利先后分5批次把防疫物資捐贈到內蒙古紅十字會。
玉汝于成,行則將至。協助內蒙古紅十字會采購口罩53.38萬只,酒精、消毒液6725桶,手套56.3萬只,防護服、護目鏡等2.93萬套;為海外國家采購口罩38.04萬只……一組組數據,成為伊利守護生命、溫暖大愛的見證。
肆虐的疫情讓武漢、湖北成為全國人民牽掛的焦點。伊利健康飲品事業部華中大區武漢區域在得知武漢雷神山醫院面向社會接受捐贈物資的消息后,于2月12日連夜召集駐地人員、經銷商召開會議。他們克服人手車輛短缺、交通管制、貨源緊張等困難,切實保障捐贈產品和物資能夠在第一時間送達目的地。武漢城市經理劉志超、駐地業務員黃佳富和經銷商負責人不顧個人安危,趕到倉庫,完成共計近4000箱暢意及伊刻活泉的裝卸工作。
從2月1日開始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捐贈,到2月26日完成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最后一場捐贈,在疫情發展最為嚴重的近一個月時間里,劉志超和黃佳富幾乎每天都穿梭在收治患者的抗疫最前沿。他們跑遍了中南醫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等重癥定點醫院,也有眾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累計超過60家醫院和防疫機構,每天行程近200公里。
在結束每一天的忙碌之后,他們為了保護家人,只能選擇暫時在外租房或在酒店里住宿,進行自我隔離;餓了就只能在車上、倉庫吃幾口方便食品。
面對醫院高感染的風險,他們無怨無悔,用自己的力量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一線。為了緩解一線醫護人員長時間佩戴口罩導致耳朵疼,伊利為全國26家醫院及援鄂醫療隊送去了3萬多個牛奶箱提手,幫他們多撐一會兒耳朵。他們用無畏的勇氣和極強的責任感,踐行伊利人的擔當精神,身體力行履行了伊利人應盡的社會責任。
伊利籌集3萬多個牛奶提手幫一線醫護“撐一會耳朵”
劉志超說:“病毒無形無影,老實說,大家心里多少都有些害怕,沒有誰是生而無畏的,但是看到醫院里那么多臨危受命、馳援武漢的外地醫護人員,看到那么多一絲不茍、堅守崗位的年輕子弟兵,看到堅守各條防疫戰線千千萬萬的抗疫逆行者,心里就踏實了很多。我們作為伊利人,能為他們提供一些援助,盡一份微薄的力量,真的覺得非常驕傲,非常自豪。”
非常之事,自有非常之舉。非常之時,更在堅定前行。
受疫情影響,奶粉西北大區營銷代表趙斌被困在距離工作地千里之外的烏蘭察布市大灘鄉下營盤村。聽到公司復工的消息后,趙斌在家里坐不住了。
周邊汽車客運站停運,交通切斷。當趙斌提出想要步行到周邊火車站時,遭到家人一致反對。他說:“疫情期間,國家提出保障‘肉蛋奶’政策,很多寶寶面臨斷糧,多待一分鐘我都如坐針氈!”家人拗不過,只能答應。
趙斌背著行囊,沿著寒風凜冽的公路,一步一步向55公里外的旗下營火車站行進。歷經一天半的長途跋涉,他終于從烏蘭察布市大灘鄉下營盤村徒步走到旗下營火車站,乘坐火車幾經輾轉,終于回到了在西安的工作單位。趙斌說,自己身處在一個有溫度的團隊,時刻感受到關愛與溫暖,讓他愿意堅守初心、矢志奮斗。
疫情期間,趙斌與他的同事們,放棄了陪伴家人、休息的時間,只為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里。有許多的伊利奶粉營養顧問克服困難,選擇徒步送口糧。據統計,伊利奶粉全國送貨上門數累計突破37000單。
如果說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生命健康保衛戰,那么復工復產就是一場經濟發展保衛戰。
疫情防控必需,城市運行必需,群眾生活必需……既是必需,就必須保障。
為了保障乳制品市場的正常供給,伊利工廠克服困難,有序恢復正常運轉,保證生產和市場供應,用穩定、充足的乳制品供應與全國人民一起抗擊疫情。伊利第一時間啟動抗疫應急機制,并引領中國乳業率先響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聯合啟動的“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的三保行動。
無數伊利人堅守崗位,確保原奶收購、加工、質檢、物流等各個環節有序進行。同時,為了守護員工的健康,伊利保障每個員工充足的防護用品,每天發放牛奶提升員工免疫力。
冷飲事業部梅州伊利,是成百上千伊利團隊的縮影。在危急時刻,團隊全員上下一心,多渠道發力,在后勤保障、原輔料供應、產能規劃、生產運營、對外協調、物流運輸各方面,全力扭轉逆勢,將一盤“死棋”走活,走出希望之光。
為保證順利復工復產、國內外產品及時送達市場,梅州伊利迅速組建疫情防控團隊,形成物資保障、消毒控制、國內外訊息收集等9個架構清晰、職責明確的小組。2月7日凌晨,梅州工廠3條產線正式啟動,順利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
在各方敏捷協同下,梅州伊利2月100%達成出口任務目標。截至4月末累計出口產品2100噸,充分保障了東南亞市場產品的穩定供應和伊利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