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消委會發布2015年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龍泓國際培訓機構經營不善 消費者何去何從
【案例簡介】
2015年11月16日起,龍崗區消委會陸續接到多名學生家長投訴深圳龍泓國際教育服務咨詢有限公司因培訓機構關門導致學生無法繼續進行英語培訓的投訴,此次投訴涉及近80名家長,涉及學費近50萬元。經調查了解,該培訓機構在停止營業之前還擴大培訓教室、做大規模宣傳,誘導很多消費者報名。
龍崗消委會接到投訴后,立即與深圳龍泓國際教育服務咨詢有限公司法人吳先生進行聯系。經過調查了解,是因為培訓機構的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之間產生經濟糾紛,第二大股東封鎖了教室。法人吳先生為該培訓機構的第一大股東。但其表示公司一直是處于虧損狀態,目前無力償還學生家長的剩余學費及員工的工資。區消委會希望該培訓機構法人能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其他途徑先解決學生家人的學費問題時,吳先生表示因公司為有限責任公司,自己僅以公司的全部資產承擔有限責任,希望通過破產清算程序解決學生學費問題。經調解,無法為學生家長挽回學費,只能引導家長通過訴訟途徑解決糾紛。
【案例評析】
本投訴涉及的依舊是預付式消費的問題。培訓機構因經營不善,導致關門倒閉的情況下,消費者的預付款討回艱難異常。即使破產清算,消費者的預付款作為普通債權,無法優先受償,追回的概率微乎其微。
對預付式消費前端的監管和門檻則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消委會建議:
1、采用預付式經營一定要有準入門檻。2、制定完善的專門規范預付式消費的高階層法律法規,提高處罰力度、創新監管手段。3、將失信企業的股東及董事、監事等高管人員的相關信息納入征信系統。
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擇預付式消費時,務必謹慎選擇、理性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