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共生的新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2018-01-12 10:03
來源: 南方教育時報

人機共生的新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人工智能朗讀:

?

《人機共生:智能時代人類勝出的5大策略》 (美)托馬斯·達文波特 茱莉亞·柯爾比 著 李盼 譯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版

智能時代來襲,未來只有極少數人才會成為超級人類?當智能機器越來越聰明,人類還能干什么?哪些工作是機器無法做到的?如果你對機器正逐漸侵蝕人類工作的現狀倍感憂慮,《人機共生:智能時代人類勝出的5大策略》將會告訴你,人類會在哪些工作領域戰勝智能機器。

□ 常龍川

我們處于一個“與機器賽跑”“與人工智能競爭”的年代。20世紀70年代至本世紀初,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應用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比如,收銀機可以提高商場和超市的管理效率,差錯更少,工作人員的壓力也小了許多。計算機廣泛應用后,無論是機關、學校,還是公司,都不必再設專門的打字員崗位,文字輸入變得十分輕松。

實際上,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應用,一開始就已經使得部分就業崗位和技能消失,就像前面提到的打字員崗位,以及過去學校里專門開設的打字課程。本世紀初,自動化、智能化設備越來越多,尤其是架設于互聯網體系的設備和軟件,釋放出更多的應用便利。

以學校為例,教師可以更加便捷地通過網絡檢索備課所需的材料,查找試題庫,學習同行的教學經驗,而學有余力的學生也能夠更為便利地查找知識。但與此同時,崗位和技能消失的速度也在加快。例如,高速公路收費站過去都是由人工值守,但近幾年,大部分已經替換為ETC卡及發卡機的組合。又比如,基于網絡和智能系統的財務軟件,已經可以很大程度上替代專業會計,這意味著這方面的專業技能發生了貶值;ATM的大量投放,雖然讓用戶普遍獲益,但也讓銀行機構減少了職員錄用。

自動化、智能化應用的第三個階段已經到了,也就是人皆共知的人工智能、機器智能時代。這一時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機器”和“智能”取代知識工作者。全球最為著名的咨詢機構麥肯錫此前發布報告說,未來10年,專業人士、管理者、工程師、科學家、教師、分析師、行政人員的工作,都可能被大幅取代。2017年年底,馬云幾次在公開場合發布警告,提醒教師和孩子要懂得掌握新的能力,否則這一代孩子以及再下一代人很可能根本找不到工作。對此,一些專家也發表了意見,一定程度上贊同“機器”和“智能”減少人工崗位的說法,但認為還不能完全取代,足夠優秀的人才仍然能夠獲得生存發展空間。

以上的一些說法,在大眾媒體、社交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教師、學生及其家長群體顯然會感到迷惑:面向未來的教育究竟該是什么樣的?如果人會被機器和智能取代,學習還有意義嗎?要想不被取代又該如何調整?

《人機共生:智能時代人類勝出的5大策略》試圖就以上問題釋疑。作者托馬斯·達文波特是全球頂級的商業思想家,提出并發起了影響全球企業界的流程再造、知識管理、注意力經濟等。我們所知道的大數據、數據分析競爭,也是達文波特首創的概念。他探討了“機器”和“智能”取代人工崗位與技能的可能性,提出了人與人工智能共存的制勝未來策略,并專門就改進教育體系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編輯:陳曉玲]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国产视频a在线观看 | 亚洲步兵片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成人Aⅴ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 日韩久久精品五月综合 |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 | 亚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