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素養課足球課。
▲琴韻室里不時響起音樂聲。
▲學府中學的女子素養課插花課。
▲女子素養課茶藝課。
深圳晚報2020年06月30日訊 2020年的春季學期,因為疫情,學生開學的節奏被打亂。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學府中學的幸福空中課堂一堂接一堂地開展起來,給焦慮等待中的家長學生,不停地輸送著幸福知識養料,在深圳教育界傳為美談。
學府中學的幸福家長課堂已連續舉辦多年,在疫情防控期間也不曾停歇,通過空中課堂持續傳播著幸福的聲音,使同學們保持了快樂健康的心理狀態,開心地返回學校學習。
2020年的春季學期,學生開學具體日期一直在調整,假期一再延長。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學府中學的幸福空中課堂一堂接一堂地開展起來,給焦慮等待中的家長學生,不停地輸送著幸福知識養料,在深圳教育界傳為美談。學府中學校長陳鐵成是深圳市陶行知研究會幸福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他主編了國內首套幸福教材《幸福成長課》和《幸福讀本》,創立了“全人生幸福教育聯盟”。
學府中學的“幸福空中課堂”
在陳鐵成校長的幸福教育理論推動下,學府中學的幸福家長課堂已連續舉辦多年,在疫情防控期間也不曾停歇,通過空中課堂持續傳播著幸福的聲音。4月3日晚,南山區陶莉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陶莉老師,在“幸福空中課堂”首播課中與家長們分享了提升親子關系的三要訣:不要試圖控制你的孩子,愛不是籌碼;孩子的學習來自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家長的指令;情緒感受沒有好壞,所有的行為必有其正面動機。
不僅如此,陶老師還特別邀請學府中學心理教師劉秋蘋、深圳實驗中學高中部心理教師劉蒙,就“手機使用對親子關系的影響”進行了科學而嚴謹的分析說明。在親切的交流與和諧的溝通中,同學們保持了快樂健康的心理狀態,開心地返回學校學習。
一所學校的幸福追求
6月底,深晚記者來到了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的學府中學。身材高大的陳鐵成校長興致勃勃地帶著深晚記者參觀校園。校園內亭臺樓閣、水榭檐廊,無處不映現出中華文化的雅致沉穩。
校園一角的“樂·舞臺”上擺放著一架鋼琴,陳鐵成校長說:“在沒有疫情的時候,這架鋼琴是不上鎖的,任何老師或學生都可以彈奏。同樣開放的還有琴韻閣、清心閣,不要擔心學生會破壞這些東西,美自然地呈現在學生們面前,自然地發生,真正的教育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發生的。”
不要讓孩子站錯跑道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站錯跑道。”陳鐵成說,“給孩子適合的教育,就是找到孩子擅長的領域,有熱情、感興趣的領域,促進他在這一領域的發展。”
學府中學于2018年開始選班機制。入校時學生自己選班申報。一個年級14個班,語言智能方面有中文傳媒班、英文戲劇班、文學創作班;音樂智能方面,有管樂班、民樂班;身體運動智能方面有現代舞班、民族舞班;數學智能方面,有數理邏輯班等;科技智能方面有科技班。除了完成國家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任務,學校還專門從校外請來各個領域里的大咖授課,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獲得專業指導、充分發展。
從2016年開始,學府中學七八年級的學生增加了一門主課:幸福課,并面向中小學學生推出了一整套《幸福成長課》讀本。
學會感恩,追求夢想
學府中學隨處可見積極心理學的十個關鍵詞:喜悅、感激、寧靜、興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勵、敬佩、愛。這些關鍵詞被具體化,遍及教學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學府中學把每月最后一個星期四設定為“感恩日”。學生通過班會課、寫作文、做禮物等形式,總結自己為什么感恩,如何感恩。每次“感恩日”都會設定不同主題,如感恩黨的領導,感恩祖國、感恩父母等。
希望、夢想,是一個人幸福感的重要來源,有夢想的人就會有追求幸福的動力。從3年前起,學府中學每個年級都設置了一個“夢想箱”,每個月初學生把自己想要實現的夢想寫出來,投到夢想箱里面。每個月的23日則是幸運日,學校會抽取23份“夢想卡”,幫助23個孩子實現夢想。
在這里,孩子們的夢想都會得到努力滿足。“夢想箱”活動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家長們積極行動起來,自發組織設立了“夢想基金”,支持孩子們努力實現夢想。
在疫情防控期間,學校組織同學們積極為勇敢的志愿者、逆行的白衣天使創作原創歌曲或表演原創舞蹈。學校給原創抗疫歌曲的學生舉辦空中原創音樂會、給創客學生舉辦空中作品秀,助力特長學生實現才藝夢想、大愛夢想。
在學府中學的校園里有兩只孔雀,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這兩只孔雀就在校園里自由玩耍,是孩子的寵物寶貝。學府中學如同一只美麗的孔雀,在熱愛、希望和夢想中絢麗開屏。(深圳晚報記者 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