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她是一名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她是一名人民教師,任教于深圳市光明區鳳凰學校。她是一名共產黨員,植根于黨的堅定信仰和偉大理想。
2021年8月,她響應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光明區委教育工委的號召,代表深圳光明遠赴西藏開展為期半年的支教工作。2022年,她申請延長了支教時間,繼續為西藏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經過去年的支教工作,她體會到了藏區生活的艱苦和資源的匱乏,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和當地人民的淳樸讓她感受到了“被需要”,對西藏風土人情的熱愛也讓她無法離開,因此在新的一年,她選擇了留在西藏,用滿腔熱血繼續援藏工作。
她用細膩的筆觸,簡單的圖片,隨手記錄的入藏援教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名曰:工作隨記。現將其中一二稍作整理,易名曰“援藏筆記”,并在深圳新聞網連載分享。
她就是李夢真。
援藏筆記(十)
深圳市光明區鳳凰學校 李夢真
進入四月,察隅連綿的雨季到來了。每到下雨,氣溫就會降低好幾度。
一天早上,睡著睡著覺得被子冰冰冷冷的,本想繼續睡,卻實在受不了被窩的陰冷,起床一看,竟然下雪了。氣溫降到了零上一度,濕度卻有百分之九十。我穿上羽絨服雪地靴,急匆匆出門去看雪。那天是雨夾雪,所以雖然雪很大,卻沒有飄飄灑灑的姿態,是一大團一大團地向著地面飛速下墜。因為興奮,在小小的縣城里來來回回地走了一天,鞋子早已濕透。
晚上吃飯前,楊帆局長看到了我濕透了的鞋子,說,你這樣很容易感冒的。不由分說地讓我和同事到他的住處去用電吹風吹鞋子。認識楊帆局長半年多了,他始終熱心、隨和。吹鞋子的時候,心里很溫暖。
(李夢真供圖)
縣里的雪就下得這樣大,那它在山上只會更大。通往古拉小學的折拉山海拔近五千米,強降雪阻斷了進出的山路,山下的鄉道也因為更偏僻、更難維護,難以通行。從清明節假起,古拉小學開始了漫長的連續斷電斷網的日子。在聯系不上每一位古拉小學同事的日子里,我常常擔心他們的身體、心情,也深深擔心孩子們的學習該受到怎樣的影響……
因為古拉鄉、察瓦龍鄉的山路不通,我們下一站的目標是古玉鄉小學。古玉是察隅海拔最高的鄉,有將近三千五百米,高海拔帶來的是更低的溫度,和隱隱的高原反應。古玉鄉人口不多,學生也只有二百名左右。不知道有沒有人少的緣故,那幾天的溫度總是很低。
這是一所公路沿線小學,一樓的教室低于公路路面,往窗外仰望,看見牦牛的脊背不緊不慢地悠悠經過。而風聲則又急又厲,在空中迅疾呼嘯,那動靜像北方冬天的西北風,卷起農民家里屋檐下的裝飾彩色布條上下翻飛。有時就會沒來由地覺得胸悶、胃里有壓迫感,這是高原反應在隱隱發作。其實也不影響跑跳、說笑,只是身體的一些角落隱隱地提醒你:這里是高原。因為地勢高的緣故,四月初的雪在這里下到了膝蓋那么厚,要用推土車來開道。我們來的時候,山上的雪線還十分低,似乎在說著一周前的那場大雪。學生跳課間操的時候,似乎是頭頂著雪山,高原再也沒有那么直觀地呈現在你面前。西藏的名山實在是太多了,所以人們津津樂道的往往只有那些頂著名的、世界前列的,可對我來說,察隅的一山一水是那樣的多情可親,擁有著毫不遜色于名山大川的壯闊精彩。
(李夢真供圖)
古玉小學的學生和其他我們所見過的學生一樣,熱情友好,很容易就和我熟悉起來,課間拉著我的手,簇擁著我,邀請我去班里聽課。入夜,我們來到下了晚自習的學生宿舍,本想悄悄看看就走,但孩子們太熱情了,一刻不撒手,一定要我到自己宿舍看看。為了公平,我把每間宿舍都走遍了。因為有的孩子太小了,于是就和自己的哥哥姐姐、或者大一點的同學一起睡。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從床上掉下來,從家里帶了一塊木板綁在床邊。因為這里氣溫低,每張小床都有兩三條被子毯子,可不管是上鋪下鋪、低年級高年級,床上的每一條被子毯子都疊得整整齊齊,無一例外。
(李夢真供圖)
有一天下班,我在路上遇到了陳局。他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在縣城里散散步。他似乎不會漫步,下班時間依然步履輕快有力。走了一段路,他似乎意識到了什么,問我:“走得快不快?”
我已經有點冒汗,但還是說,“不快不快,這比您以前在部隊訓練強度小太多了。”
他說,“是啊,當時還是作戰部隊,訓練強度特別大。”
我問陳局,“您當年十八歲來拉薩當兵,家人舍得嗎?”
陳局笑著說,“我是軍人家庭,爺爺爸爸都是軍人,爺爺還參加過抗美援朝,他們不會不舍得,包括我兒子,現在也吵著要當兵。”
說著,我也笑了。我想他現在的生活也還保持著在部隊留下的自律的習慣,比如早睡早起、堅持鍛煉、節儉樸實,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我們還說起業余時間讀的書,他說讀黨史和時政多一些,往深里讀。
他知道我很牽掛古拉小學,說,“雖然還是沒有信號,但現在已經發動村民給學校送菜送肉了。”在現代社會,古拉小學的師生們還過著如此傳統甚至原始的日子,雖然還是有諸多不便,但我心里已經慰藉許多。
陳局平時太忙了,我不好意思打擾他,這次下班遇到他,就想多聽他說些事,多向他學習些東西。我們一路走過,一路上不斷有人與陳局打招呼、握手,在這座小城,這就是最直觀的親切與尊重。這也讓我對事業和人生有了更高追求。
2022年4月16日
于察隅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