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深圳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預計GDP增長8.6%左右。與此同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4.4%,PM2.5平均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6微克/立方米?!坝匈|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連年被寫進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如何以更少的資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環境成本支撐更高品質、更可持續的發展,是深圳的思考,也是探索。(8月15日《人民日報》)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速度和質量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如何統籌處理好“增長速度”與“發展質量”的關系,使經濟發展又好又快,向來是政府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事實上,在過去的經濟發展中,片面追求GDP高增長的狂熱往往掩蓋了發展的理性思考,也使發展速度和質量的同步提升演變成了僅以速度擔綱的“獨角戲”。
“快”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片面高速,是“蘿卜快了不洗泥”,是“揠苗助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實驗田的深圳,顯然也難脫窠臼。事實證明,雖然其在過去30年間,以GDP年均增長25%的速度,迅速由一個人口不足3萬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座人口超1500萬、GDP突破2300億美元的單位面積經濟產出最高的城市,創造了世界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跡。但在發展過程中,作為勇立潮頭的探路者,深圳也最早感受到了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弊端:由于高投入、高增長、低就業、低消費等所帶來的諸多問題,以及在新經濟常態下,需要面對土地、能源、環境、基礎設施等帶來的諸多挑戰。
科學發展,需要重新用一種理性的思維看待速度問題,真正注重速度與質量的平衡。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深圳速度”過渡到“深圳質量”,其實就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就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從單純追求速度到更多追求質量的轉變。所幸的是,站在全新歷史起點上的深圳,起步早,理念新,方式活,再次在經濟轉型中勇立潮頭,掀開了“深圳質量”的新篇章。
早在201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要實現從“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的跨越。如今近6年過去,“深圳質量”已由紙面落實到地面,變得輪廓清晰、可見可感。一系列數字給了深圳有質量的發展以深刻注解: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達到8.6%。這在深圳歷史上雖然不算高,但指標健康、結構優化,讓人眼前一亮。憑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舉措,憑借創新驅動的諸多探索,深圳率先實現了從“規模速度”向“效率質量”的嬗變。
從“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兩字之差,卻是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一方面,這是深圳落實黨和國家戰略的先行探索。黨的十八大指出,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而“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正是深圳對這一新戰略的實踐和探索。另一方面,實現從“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轉變,是新時期承擔特區使命,成就特區未來的關鍵,也為各地經濟如何實現更可持續、更有質量、更高速度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過去的“速度奇跡”已成歷史,今天的深圳,正站在一個新的更高起點上,將憑質量躍升跨越歷史,再創新奇跡。而從廣東乃至全國層面來看,“深圳質量”的示范作用必將會轉化為一種新的引領力量,帶動中國經濟社會向著一個嶄新的、更加美好的未來發展。(南方網張培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