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時裝周、“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設計周、深圳文博會、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深圳讀書月、創意十二月……從開春到年末,深圳的城市文化菜單上,月月有好菜,全年都精彩。(5月10日《南方日報》)
公共文化服務是一座城市文化內涵的生動體現,更是實施文化創新戰略的主陣地。廣東省2015年7月出臺《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豐富公共文化產品,繁榮群眾文化生活,傳承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該《實施意見》還強調各地要結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傳統,推動文化娛樂活動和文化服務項目有機結合,打造文化亮點。深圳始終秉承這一發展理念,正全力推動實施文化創新發展2020方案,為建設“文化創新之城”吹響了嘹亮的號角,“文化亮點”也已初步形成,將燃成一把文化創新指引的“火炬”。
深圳第六次黨代會明確了“努力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宏偉目標,隨后《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發布,提出要打造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強市。2020方案提出要創新構建“五大體系”,描繪了深圳文化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細化分解出130多項具體任務。此外,在構建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桿的文化品牌體系時,2020方案還致力于匯集超級賽事和明星隊伍群,建設運動活力都市,現在深圳已經同時擁有三大球職業球隊。
文化創新從來都不是喊喊口號,需要真抓實干和埋頭苦干。誠如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所講的那樣,一座城市的文化影響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唯有通過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才能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在2020方案的實施中,必須“認準一個目標,實施一套方案,構建五大體系,一年干幾件實事,堅持數年,比見成效,努力建設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強市”。李小甘部長的語言雖通俗,道理卻深刻,我們從中能夠看出深圳“擼起袖子加油干”和“一張藍圖干到底”的決心和魄力。這也說明,深圳近年來精彩紛呈的文化盛會是一步一步謀劃出來的,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
最引人注目的是,當前這座城市有一個“文化菜單”,菜單上的“文化大餐”讓人垂涎。“菜單”匯集了國際化、標志性的品牌文化活動多達28項,涵蓋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科技創新、體育休閑等多個類別,而且大部分活動都有國際權威和國家級專業機構主辦或授權支持,代表著我國這一領域的最高標準。“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首屆深圳設計周”、文博會、深圳國際動漫節、“十月音樂匯”、深圳讀書月以及“創意十二月”等各種門類的文化活動精彩紛呈,讓市民每月都能享受到具有國際范兒的“文化盛宴”。在這里,你根本不用擔心沒有文化活動,只怕你沒時間參與。深圳的“文化名片”甚至都已打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和“設計之都”等榮譽稱號能夠體現深圳文化的國際水平。如果把此前深圳文化創新的系列舉措看作1.0版本的話,那么“文化菜單”無疑開啟深圳文化創新模式2.0版本。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魅力與靈魂。深圳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進文體惠民政策,全面實施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著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如今,深圳將“文化”作為響亮的城市名片,正走在全力打造“文化創新之城”的大道上。“城市文化菜單”正是深圳文化創新的重要創舉,我們深沉期待文化創新模式2.0版本帶給這座城市更多的文化盛宴,讓更多精彩呼之欲出。(南方網程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