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評論>社會熱點>

文博會折射深圳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文博會折射深圳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數據顯示,從舉辦首屆文博會至今的十三年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長速度,已成為我國文化輸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

圖為5月11日拍攝的文博會主展館(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文化,既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也是一個城市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從一個城市中心城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可以看到這座城市未來發展的動力是否強勁。5月11日,第十三屆文博會在位于深圳市福田區的深圳會展中心開幕,來自全球99個國家和地區約2萬名海外客商來深參展和參觀。(5月15日《南方日報》)

在深圳舉辦的文博會,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通過十三年辦展,已衍生出68個各具文化特色的分會場,80%以上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涵蓋文化創意產業各重點領域和“文化+”新領域,越來越多的機構借文博會活躍的市場交易平臺和強勁的輻射效應,發布新技術、新產品、新項目。文博會在規模、數量、質量、水平上,都達到了國際先進展會水準,成為“中國文化第一展”。

深圳文博會能夠不斷成長,連續成功,國家層面支持是一個重要方面。從“首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到“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名稱的變化背后,是國家層面對深圳這個緊鄰香港的首個特區的經濟地理位置看好,和對深圳“文化立市”發展戰略的高度認同。同時,深圳以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創意勃發、文化資源集聚的顯著實績和驕人魅力,以文博會的蓬勃生命力、巨大影響力、廣泛輻射力,不斷實證了深圳選擇文博會和文博會選擇深圳的雙雙正確性。

深圳,不單是文博會的舉辦地和承辦方,更是我國文化產業的觀念原生地和方法輸出方。早在2003年,深圳就將文化產業列為與高新技術產業、現代金融業、現代物流業并立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2004年,深圳又明確提出“文化立市”戰略,以籌備創辦文博會為標志,深圳正式發力文化產業。十幾年來,率先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文化+”的發展模式,在較短時期內建立起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文化產業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中,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游客體驗“南海一號”VR場景漫游(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數據顯示,從舉辦首屆文博會至今的十三年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長速度,已成為我國文化輸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2016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1949.70億元,增長11.0%,占全市GDP的10%。不僅是數據漂亮,深圳也在不斷領創著和貢獻著文化產業“文化+”的發展模式的生動教材和鮮活案例。比如,“文化+金融”看深交所,“文化+互聯網”看騰訊,“文化+旅游”看華僑城,“文化+科技”看華強。

造就深圳文化產業發展,既需要市場力量,也需要政府作為。深圳堅持放寬市場準入,不斷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堅持“非禁即入”的原則,激發了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深圳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出臺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等20多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文件, 2011年,深圳頒布文化創意產業振興發展政策,在原有市級財政每年3億元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基礎上,加大了專項資金的規模,深圳市政府每年集中5億元財政資金,支持包括原創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原創內容產品、貸款貼息、保險費資助、房租補貼等多種項目類別。在政策落實上,對于阻礙文化產業發展的難題,市領導分區掛帥,限期督辦解決,保障了政策落地兌現。

現在深圳已成為文化產業的博覽和交易之都,這對于豐富深圳的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品質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提出,深圳必須著眼于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走質量型內涵式發展之路。深圳文化產業走質量型內涵式,有良好的基礎優勢,有靈活的市場機制,有扎實的產業基礎、有完備的制度支持,可以預見,將使人才和資本要素實現更高層次融合,催生更多新興業態。方案將文博會列為“十三五”文化創新發展的重點項目,把其作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這無疑能夠推動更深層次文化博覽和交易、更深層次中外文化交流,推動深圳持續釋放出更加強大的文化創造力。(南方網茅畝)

[責任編輯:譚銘碩]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精品A区在线 | 午夜免费看日本女人打野战 | 依人青青青在线观看视频 |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 日本一道综在合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