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奮斗
以實際行動將改革進行到底
從蛇口到前海,兩個“特區中的特區”接續奮斗的故事,更是深圳這座城市改革創新的生動注腳。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蛇口一度沉寂下來,背后是深圳特區和更多經濟開發區的快速崛起。
在陳風、林小靜等老蛇口人看來,改革開放從一馬當先到萬馬奔騰,蛇口的作用就在于此。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讓深圳吃了一顆定心丸。在深圳這片創業的熱土,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那股“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拼勁和闖勁。
騰訊在華強北一個忙亂的樓房里孕育而生。馬化騰感慨說:“我一個只會寫軟件的書呆子,都被感召到去創業創新,這和整個深圳的環境是分不開的。”
而深圳乃至廣東日益成熟的改革也挽救了襁褓中的騰訊。1999年左右,QQ用戶瘋漲,但馬化騰已沒錢買服務器,他四處融資不得,騰訊處在存亡關頭。此時,深圳市政府舉辦了第一屆高交會,馬化騰借此獲得IDG和盈科數碼的風險投資。
當年一批在蛇口創業的企業也帶著“蛇口基因”,在更大更新的環境中繼續發揚改革創新的精神。
距離蛇口20多公里,600米高的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是深圳第一高樓。這座大廈的擁有者,是被袁庚稱作“蛇口基因最好的傳承者之一”的中國平安集團,總資產已逾4萬億元。
而在創新“無人區”攻堅跋涉的華為公司,不久前亮出2017年成績單——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同比增長15.7%。
從蛇口到前海,從中國平安、華為到騰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改革創新中煥發出勃勃生機。數據顯示,深圳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2萬家,去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突破2萬件,占全國四成以上。
在深圳,在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新的夢想正在啟航。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對廣東提出了“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殷殷囑托。深圳正在拿出特區新擔當、勇擔特區新使命、體現特區新作為、作出特區新貢獻,努力在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上走在最前列。
2018年4月27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公布了自貿區掛牌三年來的改革創新成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前海蛇口片區已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358項,即平均3天左右就推出一項。
“目前,前海蛇口面臨著在新時代如何深化改革開放的問題,有必要打造2.0升級版,把體制機制創新的能級提到新的水平。”王錦俠說,前海蛇口要立足“改革開放再出發”新起點,把自貿區建設質量提升到新高度,推動前海蛇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新的對外開放格局,走在全國最前列。
作為最早入駐前海的港企代表之一,香港律師林新強敏銳地捕捉到廣東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帶來的新機遇。2014年底,華商林李黎律師事務所成為中國第一家獲批的粵港聯營律師事務所,林新強作為港方管理合伙人,平均每周都要來前海3次左右。
80后香港青年陳升則深刻體會到“坐在風口上”的感覺。2015年,他帶領團隊入駐前海蛇口片區,成為首批在這里創業的香港團隊。創業不到1年,這家企業便獲得首輪融資5000萬元。2017年起,公司又利用平臺所累積的國際網絡,協助中國品牌走出去。
當年“吃螃蟹”的深圳精神,如今正在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經歷新生,制度釋放出的發展紅利吸引著新一代的年輕人,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著強大的體制機制支撐。
在蛇口工作生活30多年的陳風,又有了新的事業。作為蛇口社區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她每個周末都要奔走在各個公益活動的現場。
“我們正在整合各方資源,發動更多的蛇口社區居民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孵化更多的社會組織,讓蛇口更加文明、幸福。”陳風說,他們將不斷挖掘這里改革創新的故事,讓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40年風雷激蕩,“將改革進行到底”凝聚起越來越多社會共識,成為新時代的最強音。
從蛇口到前海,越來越多像張鋒、陳升一樣懷揣夢想的人們正在以實際行動將改革進行到底,為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貢獻力量。
■親歷者說
在蛇口工作生活40年,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顧問憶往昔感慨滄桑巨變
企業爭相落戶 常加班“敲”協議
“1969年,我隨著爸媽,一家人來到蛇口,當時這里只有隨意搭建的木棚和蠔民房,生活條件很艱苦。”站在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的一幅老照片前,林小靜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青蔥歲月。
1979年,林小靜高中畢業后,來到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建設指揮部文印室擔任打字員,之后又成為工業區辦公室秘書,直到2013年光榮退休,一路見證蛇口的發展變遷。2017年,蛇口建立了改革開放博物館,專門聘請她回來做顧問,負責向社會征集有關蛇口改革開放以來的回憶錄、老物件、老照片……“每次拿到一些老物件,都會勾起我很多回憶,40年彈指一揮間,蛇口卻是滄海桑田啊。”
“蛇口春雷”響起 幾天就開一條新路
在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展廳,林小靜指著一張領導干部在集裝箱前合影的照片說,蛇口的建設可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那時的蛇口連磚瓦房都沒幾間,指揮部的辦公室就設在集裝箱和租來的蠔民房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蛇口工業區建設伊始。1979年7月8日,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基礎工程正式破土動工,蛇口工業區響起填海建港的開山炮。“這就是著名的‘蛇口春雷’,”指著開山炮的照片,林小靜說,“炮聲響起時,地動山搖,之后的幾個月時間里,每天都響起轟隆隆的開山炮聲,幾天就開出一條新路。”林小靜興奮地說著,滿是自豪。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些蛇口當年的口號至今都是林小靜工作生活的座右銘。她說,這也是他們那一代蛇口人共同的氣質。從1979年到1984年,蛇口創造了24項全國第一,也推行了多項改革和創新,經歷了奇跡般的快速發展。作為打字員的林小靜,當時每天都在辦公室加班加點,用手動打字機敲出蛇口一份份重要文件。“剛開始打得最多的是各種征地協議,過了幾個月,打得最多的是企業落戶蛇口的合作協議。”她說。
高效運作 企業申請成立只需10天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品位也在提升。1982年,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經營進出口商品并收取外匯的商店——招商局蛇口工業區購物中心開門營業。
“開業當天,排隊的人特別多,正式開門的一瞬間,大家都拼了命往前擠,把玻璃門都擠碎了。”林小靜至今還清楚記得當時的場景,購物中心第一天開張就賣出約50萬港元的貨物,其中銷量最好的是電視機和電風扇。“當時的辦公室是鐵皮房,悶熱難耐,所以我也去搶購了一臺電風扇。”
林小靜還告訴記者,當時蛇口的工作效率特別高,擁有項目審批權、進出口物資審批權、人事權等,工業區可以根據企業需要處理許多事情,不需要層層請示,往返周折。“當時在一些地方,企業申請成立要走3個月的流程,而在蛇口只需10天。”部分行政權力的下放為萬科、平安、華為等數個躋身世界500強的大企業的誕生創造了有利條件,最鼎盛的時期,蛇口一度有300多家企業。
“40年里,蛇口的改變讓人們看到速度、看到希望,很多當年離開家鄉的同學又回來投資、生活。”講述著40年的巨變,林小靜臉上總是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她說,蛇口曾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中具有標志意義的地方,作為老蛇口人,她希望這里繼續寫好改革故事,繼續享有這份榮光。
大事記
2015年
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揭牌。
2014年
經中央批準,前海深港合作區與蛇口一同納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
2012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離京考察第一站就到前海,對前海開發開放作出“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等一系列重要指示。
2012年
前海納入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綜合試點范疇,同年國務院提出支持前海開發開放的22條先行政策。
2010年
國務院批復《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標志著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正式成立。
2009年
蛇口提出“再造新蛇口”,希望將蛇口發展為深港高端服務業、創新產業合作的先行區。
1992年
蛇口迎來了發展的轉折點,蛇口工業區豎起了“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標語,成為加快改革步伐的宣言。
1987年
中國第一家企業創辦的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開業。
1984年
蛇口組建了一級地方行政組織——蛇口工業區管理局,雖隸屬深圳,但主要政府領導由工業區產生,并得到了一些市級政府擁有的權力,有相當獨立的自治權。
1983年
蛇口工業區率先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實行基本工資加崗位職務工資加浮動工資的工資改革方案,基本奠定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分配制度。
1983年
蛇口工業區從首屆管委會成立開始,受聘用干部就接受群眾的監督,每年由群眾投一次信任票。
1981年
蛇口工業區公開招聘企業管理干部,實現國內人事制度的重要突破。
1981年
蛇口工業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袁庚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
1979年
中央批示同意香港招商局在寶安創辦工業區,蛇口工業區誕生。
(記者 鄭佳欣 張瑋 趙楊 何康杰 丁侃 張光巖 統籌:戎明昌 胡智勇 劉江濤 執行:陳楓 趙楊 鄭佳欣)
?